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有了好言相伴,上课似品一壶好茶

作者:尹玲仙 文章来源:古楼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7-09-25 字体:

有了好言相伴,上课将如品一壶好茶

 

自从《课标》颁布以来,一直强调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于是许多一线老师纷纷行动.充分运用了煤体,环境设施等因素.生成了新的,有活力的课堂.但是往往把一个重要的课程------教师给忘记了.特别是教师的语言.教师语言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善于表现的一种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产生共鸣的主要媒介.富于感情的语言,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呼应;握理严密的语言,能够使学生受到语言的力量;等等.因此,要实现教学意图,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我们就得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准.我们不妨来审视下面两个片段.

镜头一:

一位教师在上《乌鸦喝水》的结尾处时

:同学们,乌鸦终于喝着水了,这个时候它心里面会怎么想呢?

:,这水真好喝啊!

:不错!还有吗?

:现在我喝着水了,真舒服!

:这水的味道真好!

:!这水还真难喝到,我要多喝点.

;就这些吗?还有吗?你就不能想的更远一些啊?(老师发火了)

 

 

镜头二:

特级教师在执教《做一片美丽的叶子》,上课才开始,教师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画树叶,其他同学在自己的位置上画.

教师在一旁独白:一只只嫩白的小手,在黑板上自由"舞蹈",一个个舞蹈造型------叶子,布满了黑板,这个仅仅是叶子吗?,这是一扇扇心门在动开,这是一颗颗的心灵在舒展,这是一朵朵美丽的心花在怒放!每一片叶子都很漂亮,很漂亮.让我们做一片美丽的叶子吧.(板书:<做一片美丽的叶子>)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鲜明的对比,前者语言较为贫乏,与学生交流缺少艺术,致使学生在交流感情时候一边倒,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达不到老师预设的效果,于是着一个环节以失败告终.而第二个例子的导入语言宛如一首优美的诗歌,在一堂课的开始,就渲染了气氛,直接将学生带入了美好的意境之中.虽然没有见其形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气氛.

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作用由此可见一面.他不仅是教学信息的载体,也是传导情感的媒介.不仅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更是构成教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引人进入艺术的殿堂.而有的教师虽然满腹经纶,,却词难达意,语不传情.教学语言的美丽是多样的,豪放,细腻,庄重,幽默,绚丽多情,朴实无华等等.只要在课堂上运用得当,上课就犹如在品一壶好茶,一杯有一杯的味道,越品味越好.

那么,在课堂上,怎么样的教学语言才算是恰倒好处的给了学生美的享受呢?

:有声语言------字字句句总关情

教师的语言艺术不同于演员,播音员,文学家的语言.它即要求语言准确精练,又要求富有启发性;即要求声音洪亮,又要强调得当,抑扬顿挫,起伏跌宕;即要求语言生动幽默,又不失严谨.几哦按时的口头语言从内容到表达方式以及语言节奏都有很高的要求.

所以有人说,教师的口语艺术是语言家的用语准确,数学家的语言逻辑严密,演说家的论证雄辩和艺术家的丰富情感的集大成者.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两千多年前圣人孔子就有此谆谆告戒:“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的要学好语言.”两千多年后的教育家叶圣掏指出了教师语言的美的重要性.

() 通俗易懂,朴实之情

现在的初中生年龄较小,思维能力还有限,不能完全听懂深奥的话.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候把话说的浅显易懂.给学生一种真实感.这样有助于激发和感染天门冬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因此,要说实话,道真情,将实理.尽量避免使用生涩,冷僻,除了自己谁也听不懂的语句.其次,语言要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适合青少年的口味,句子要短语法要简单.即使是最复杂的话语也要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来表达.尽可能把课讲的实实在在,讲的通俗易懂.

(二) 生动传神,形象拟情

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多用大众化的谚语、歇后语,多用比喻性词语和摹状词语,多用拟声和儿化韵等措施。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功能,在描述事物时具体逼真,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帮助他们顺利的掌握知识。如果利用趣味的教学语言编口诀、歌谣、顺口溜,穿插小故事,摹态拟声,从而使教学妙趣横生,学生学起来欲罢不能。

(三)波澜起伏,节奏传情

现代生理学研究证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容易进入抑制状态。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打破单调的催眠刺激而具有节奏感。语言的节奏主要是通过句式的整、散,句型的长短、错落,语言的响亮程度,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获得的。因此,教学语言一定要有波澜才能使得课堂快慢有致,轻重得当。有时象高山瀑布飞流直下,有时象村边的小溪涓涓流去。在课堂上一定要使学生的情感跟着老师的语言而起伏,学生妙语连珠、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讲至静处,学生能够沉湎于其中,能够心领神会。

(四) 幽默机智,谐趣寄情

幽默是高压的艺术,不是廉价的调料。幽默是智慧的表现,真正驾御了课堂的教师才能够有真正幽默的语言。幽默的语言使人全身心的感染进去,并且全身心的感到欢喜,在笑声背后的是智慧的启迪。由于幽默的语言具有较大的弹性,可以调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但是其关键是语言要恰当,语言储蓄恰倒好处,即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深奥,要因课因人而易,要因时因地而易。弱国一位教师在借班上公开课时与学生进行了课前交流------互相夸奖:

师:同学们真聪明

生:老师真聪明

师;同学们真精神

生:老师也真精神

师:同学们真可爱

生:老师也真可爱

这时,这位老师模仿了一个孩子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动作来。然后问:“我真的很可爱吗?恐怕这个词语要我来送给你们更合适。”学生们轰然大笑,之后教师用一句话点拨:记住,用词要恰当,千万不可以乱用,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来。此一举一言充分显示出了教师的育人机智------将知识寓于笑料中,让学生难忘,为教学增色,也拉进了师生见的距离,为后面的课堂铺垫了平等、活跃的气氛。

二 体态语言------此时无声胜有声

口头语言虽然是教师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但是毕竟不是唯一的,它也有言不尽意不达的时候。正如一首《献给教师》中吟诵的:“你的话语如同神气的咒语,你的眼神恰似明净的秋水,你的微笑象三月的春风,你那一举手一投足,犹如智慧的魔杖,这一切无不倾诉着爱与笑的衷肠。”教师语言不但有令人悦耳的听觉语言,还包含令人赏心悦目的视觉语言、。这里的视觉语言就是体态语言。它是由人类的肢体器官所散发的信号,又叫肢体语言。它在“教师的语言”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体态语言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包括:手势表达、面部表达、面部表情与眼神。此三者是思想的荧光屏,教师通过关查学生的体态语来捕捉学生对课堂内容反馈的信息,并随时做出应对的策略。肃霍姆林司基就有这样的感觉:凭他们的眼神,我就可以看出他们对我提出的问题懂还是不懂。

久而久之,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传达“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艺术修养是可以培养的,但是不是自然而然就可以提高的,而必须自觉的追求,苦心修炼一番才行。

1)知识修养

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讲课时能旁征博引,信守坫来,而这正是来自于广泛的知识积累。教师所关注的知识很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新闻、时事,方方关注,面面俱到,力求在“专”的前提下向“博”发展。只要教师的语言有深厚的内容修养为基础,便会给人以充实之感,教学语言艺术也变有了感人的魅力和审美价值。

2)技能修养

技能主要是发音用声技能,如气息控制,语音辨识,音量把握,语调变化,节奏处理等,与口语技能手段,如谐音、双关、比喻、夸张、对偶等都要运用自如。教学时,将会大大增进教学语言的表现力。

3)思想修养

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话告诉我们,贫乏的语言只能是贫乏思想的反映。要提高教师的语言水平应先提高教师的思想修养,使自己的思想迸发出火花、光彩照人,语言才会闪光,引人入胜。

4 心理素质修养

首先,老师自己要能够沉着镇静,宽容大度。处变不惊,弱国一位教师每当临场讲话,内心十分紧张,学生稍有冒犯,便暴跳如雷,面对突发事件则手足无策,那么他就注定讲不出精彩的话来,只有心理素质高的教师,才能创造出语言奇迹,创造出友谊的教育教学成绩。其次,教师还应该善于摸清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心理状态,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再对症下药,试想,一位遇一点突发事件就束手无策;语不成调的教师受欢迎吗?

总之,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是掌握了语言艺术的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能创造语言艺术的人。当你在每一个课堂说出的话,不仅准确、严仅而且生动、传神,又富有启迪性和审美性的时候,当你在每一堂课做出的每一个动作不仅亲切、和蔼,又不失尊严的时候,才能与学生实现心灵碰撞、情感交流,才会使教学的效果锦上添花。

如此的课堂,学生们怎不感到:好课,就如品一壶好茶,或浓醇,或清幽,味道独特,意趣盎然。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