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让小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

作者:钱金星 文章来源:西畈乡中心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7-09-17 字体:

让小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

西畈乡中心小学 钱金星

小学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应高度重视调动学生学习习作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愉悦的写作兴趣。但实际情况却是:许多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并不喜欢习作,习作成了他们最惧怕和头疼的事情。那么,如何让小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习作兴趣 促进小学生态度主动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人的求知心理来看,兴趣与学习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对作文“好之”,进而“乐之”,这才是上上之策。只有当小学生对习作有了兴趣,才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态度的主动化。这时他们就会把作习作看作一种愉快的学习活动,而不认为习作是件苦差事,写作时大脑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使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

二、注重平时积累 力争厚积而薄发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告诉我们,只有平时多读书,写起作文来才会有在帮助。习作就是强调平时积累,力争厚积而薄发。因此我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上至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童话、小说、散文、诗歌等。并要求每人准备一本专门用来摘录好词、好句、好段的笔记本,在读的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多阅读、多积累的好习惯。为了避免摘抄的枯燥,我教学生为所摘的文章绘制精美的插图,作为文集本,图文并茂,学生的兴趣高涨,每个学生都为自己的文集增光添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形成了一个学习、积累的浓厚氛围。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胸有成竹,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三、留心观察生活 我以我手写我心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学生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因此,我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神态外貌,听听他们的语言;观察生活中有意义、有趣味、新鲜的事,如课间的游戏、班队课的活动等;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物,如春天的花草、夏天的虫子、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冰雪。观察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做到观其行,听其音,说其义,尝其味,解其质,嗅其气,这样长此以往,留心观察就会习以为常,成效显著。在具体指导时,要求学生我以我手写我心。也就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诱发其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使生命在观察的全过程中焕发活力。

四、学会修改 培养自我修改能力

修改是习作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文不厌改。我把习作过程比作盖房子,写完作文仅仅相当于盖好房子的框架,修改作文就相当于房子内部的装修。房子盖好后必须经过装修才能入住,那么作文写好后也要经过修改才能让大家阅读品赏。

在作文刚刚起步的时候,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求不能太高。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中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我们究竟如何引导学生修改呢?我以为先让学生练习把句子改正确、通顺。正确,就是用正确的字词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通顺,就是不漏字、添字,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其次,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步骤:1、读,读自己的习作。2、找,找错别字和不恰当标点符号。在找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同音字和形近字,看看这些字是否正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3、改,即用修改符号把找出来的错误一一修改过来。4、再读,再次读修改过的习作,看看读起来是否顺口。

优化习作评价 品尝成功喜悦

习作是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是情感交流的一个载体。《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习作交流的欲望,它明确提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自新课标实施以来,我对学生的习作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打个分数,或几句评语了事。而是努力变“无声评价”为“有声评价”,变“客观评价”为“温情评价”。如:“欣赏了你的习作,老师感到心情无比愉悦”、“你的习作将我带回了快乐的童年,生活真美好呀!”、 “某某,你很有写作才能!”……这样的评语学生爱读,也能受到实效。我们小时侯有过这样的体验,自己的习作能被老师当众朗读,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甚至会终身难忘。因此,对优秀习作,我让小作者读给同学听,或者把它发表到《红色之旅》和王小网站上,让更多的人也来欣赏他们的佳作。我想,这也是对 “优秀小作者”最好的一种回报。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一定想多写几篇,想再次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当好小学生习作的引路人,让小学生在习作的起跑线上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引领他们轻松迈入习作之门。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