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关注品德不良的学生

作者:林金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7-06-29 字体:

新一代青少年生活在较为优良的物质环境中,但并不是说他们的成长之路就一帆风顺了。特别是当今社会实行计划生育以后。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娇生惯养,团结协作精神不强,身处逆境时往往手足无措。他们中的一些人或因缺乏严格管教,受不良因素影响而染上了种种恶习;或因单亲家庭之故,心灵受到伤害而苦闷压抑、性格偏激;或因学习压力太大遭受挫折而产生严重的自卑情绪。诸如此类情况如果因其未违规乱纪就不仔细留意,及时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将日甚一日遭受严重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社会活动关系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品德不良的学生。因为他们比普通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注。

学生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标准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这种现象在学校中,虽然只是发生在极少数学生身上,但是,矫正不良品德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而且对全体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有重大影响。因此,教师应把这项工作当作自己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

品德不良的学生决不是生性愚顽,不可救药。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的不良品德是完全可以矫正过来的。在转化过程中,应当细致考虑到他们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特点。

一、查找病症,对症开方

就象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对品德不良的学生的教育也是如此。首先必须要搞清楚问题出在哪里,是自身的原因,还是外在的原因。

从外在的客观原因来看,不外乎是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尤其是家庭,它是社会的细胞,父母又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不正确必然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如:生活在过分溺爱孩子的家庭中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有可能形成学生的不良品德。造成学生性格偏激,怪异。此时,教师就应该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共同协商教育方法。教会孩子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又如:对于缺少关爱的孩子,父母能不能为孩子考虑得多一点,多抽一点时间来关心一下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暖等等。

从自身的内部主观原因来看,首先道德认识上肤浅片面、无知。品德不良的学生,待人冷漠,不关心集体;意志力差,自信心不足,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对人有戒心,有敌意,他们往往会认为教师有偏心,厌弃自己。由此,他会对教师抱着沉默、躲避、怨恨等态度,不肯接受教师的教育,缺乏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因此,教师要注意师生间的情感培养,亲近他们,真诚地关心他们,用感人的事例和深刻的道理教育他们,入情入理才能入心,使他们听得进,记得住,想得深,改得快。

二、根据诊断,按方取药

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既要注意他们的一般特点,又要针对他们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能一锅煮,一刀切,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为了因材施教,教师必须经常接近这些学生,和他们交朋友,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家庭和个人一贯表现等各方面的情况,细致分析他们的个性特点,选择有效地教育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这样,才能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促使其品德向好的方面转化。一般来说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育:

1、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克服缺点,努力上进的动力。教师如果无视他们的自尊心,一味批评,指责。他们就容易表现出“破罐破摔”的态度和对立的情感,因此,矫正学生不良品德,一定要重视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在活动中启发他们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集体的荣誉,促使他们珍惜集体的荣誉,鞭策他们管住自己,抑制自己不良品德行为。例如:我班就有这么一位同学,她是前年刚从某一村小学校转学来的。个子不高,年龄比同班同学小一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那么个小女生,不到一个星期就把我这个“优秀班级”搞得鸡飞狗跳。今天和这个同学打架,明天和那个同学打架。接二连三的“报告”让我忍无可忍,于是,我就使出我的拿手绝招,一手把她拎到办公室狠狠地训了一顿,好给她个“下马威”,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再“犯事”。第二个星期相安无事,我正暗自得意,我的这一招又“奏效”的时候,更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她——那个小女生,居然煽动另一位同学把一年级小同学的被子拿出来“舞狮子”,舞就舞了吧,更让人气愤地是居然把被子扔在地上踩。踩完还在那自我欣赏自己的这一伟大“创举”。整个学校被搞得沸沸扬扬,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悲从中来,我深深得感到自己班主任的失职,没有任何言语,先前的愤怒早已被忧伤所取代。我蹲下身捡起地上的被子,拍打着被他们踩下的脚印……或许不懂事的他们终于体会到我的良苦用心了吧,纷纷跑过来帮忙。

从那以后,我发现她变了。上课不再做小动作了。作业也能够及时地完成。

2、把握教育契机,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教育契机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事物发展或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的关键枢纽,是决定性的环节。通过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发现如果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抓拄机会,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学生,那么往往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教育契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它稍纵即逝,要及时利用,如果错过时机,效果可能就不那么明显了。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有敏锐的“眼”,善于发现;迅急的“手”,善于捕捉;要有睿智的“脑”,善于思考。例如:一天午后,我正兴冲冲地准备去上课,确发现教室的门口围了一大圈的人。我好奇的围了上去。原来,天要下雨了,蚂蚁正忙着搬家呢!这时,同学们发现了我,正要离开。我示意他们继续观看。我走进教室,从同学们倒剩菜剩饭的筩里捡出一小团剩饭,扔在一只蚂蚁的前面。经过几圈的转悠,这只蚂蚁终于发现这是一顿美餐。于是,它使出全身力气,准备把它搬回去,好好地享用。可是最终还是没有成功。怎么办呢?蚂蚁绕着饭团又转了几圈,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搬救兵。没过多久,就来了上百只蚂蚁,它们齐心协力把饭团搬回了家。看完了“蚂蚁搬食”的故事,同学们都沉浸在刚才的一幕幕当中,我借题发挥,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在班长的带领下,他们终于明白,教师是为了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精神,才故意导演了一幕“蚂蚁搬食”。从那以后,我欣喜地发现同学们学会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集体荣誉感明显比以前增强了。

3、家校合作,共同努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思想方法和对待孩子的不当态度是导致学生不良品德行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定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可利用家长会或与家长单独面谈,诚心诚意地交换对孩子的看法及对孩子过错行为的想法。同时,还要委婉地请家长改正自身的有关问题,劝导他们在对待孩子的做法、想法上做深刻的自我反省,以便合作做好孩子的培养教育工作。

4、对品德不良学生的教育,是一项非常细致而又辛苦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等特点,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切不可以因为学生的进步谨小细微而半途而废,那只能教师以前的努力功亏一篑。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性化。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教师的职责就是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必要的扶持、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长身体、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防止误入歧途。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味到上进及学习取得时的欢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使其潜能得到发展和发挥,让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