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一个另类女生给我的启示

作者:林金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7-06-27 字体:

[摘要]文章通过对一个另类女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的分析,探讨对待另类学生的教育,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关键词] 另类女生 怪僻性格 审视自己 悦纳自己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作为教师不但要会爱自己的孩子,而且还要学会爱别人的孩子,尤其是另类孩子,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两年前由于我工作刻苦,做事认真负责,深得广大家长与学校同事的好评,被抽调到乡中心小学任教三年级的数学课兼做三(1)班的班主任。为了感谢领导对我的厚爱和同事对我的支持,年青的我意气风发,下决心要好好地大干一场。

第一节课,上课铃响了。为了能够充分地了解学生,给学生留下一个好印象。我并没有急于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记忆特长。在我和同学们做完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出其不意而又准确无误地喊出其中几位同学的名字,同学们有些惊讶,顿时兴致高涨,争相提问:“老师,那我叫什么名字?”当我一个又一个地准确地喊出全班同学的名字时,同学们不禁为我欢呼起来。整个活动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气氛中进行着,我也沉浸在同学们的喝彩声中,正当我为自己的这一举措大感得意之时,却发现坐在教室后面角落的一个女生一言不发地蹲在地上自个儿玩石子,一脸的漠然。我倍感疑惑,而其它的同学似乎早已是习以为常,仿佛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我的心里顿时蒙上一层阴影。

接下来的几堂课,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同学们都沉浸在与新老师交往的喜悦之中,唯独她仍是自顾自地“忙活”着。我尝试着采用各种方法去接近她、讨好她。如:遇到什么口答题之类的,我总是想着让她来回答,给她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可她却毫不领情。只是一声不吭,让我大失所望,我顿时火起。“你,你给我站起来”我激动地说。而她却仍是不卑不亢,用那充满敌意的眼睛瞟了我一眼,拿起笔在墙上画着什么,我感觉心里好象被谁刺了一下,这时我才真正明白自己是遇上“麻烦”了,而且这“麻烦”还挺大的。

我必须保持冷静。可这节课的时间过得真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位同学这种怪僻的性格呢?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课。我特地拜访了以前的课任老师,向他们求教。结果是 “这是一个怪人,你用不着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她身上……”可我并不这么认为,这位同学的怪异一定有原因。于是,在繁重的教学之余我抽空和学生聊起她来,终于有了些许收获。

这位同学姓吴名云,家住偏僻的小山村里,从小寄养给了舅舅当女儿,跟随年迈的外婆一起生活。现在外婆年事已高,体力不支,常年患病在家。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跟随父母生活,据说最近要搬迁到国外去定居了。因此,从小就很自卑,总觉得自己是个没人要了的孩子,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于是就养成了孤僻偏激的性格,受不得半点委屈。

向来自信的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学心理学专业的,对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研究,对问题的处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自是认为了得,但自从这件事发生后,我才发现教育并不象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教育对象时时刻刻在变,教育方法也必须跟随着改变。经过几次碰壁之后,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开始仔细地思考和比较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决定还是以人为本,从“爱”着手:

首先,从感情上入手。我尝试着和她最亲近信任的人――外婆的交往,当我第一次不畏路途的遥远,出现在她的面前时,她的眼中有一丝惊讶,也有一丝不易让人察觉的喜悦。虽然这种感觉稍纵即逝,不过,对我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当我向外婆表明来意之后,外婆非常热情地招待了我,并告诉我:吴云并非天生就这种性格,她小时候也非常活泼可爱,说着外婆拿出了吴云小时候的照片,照片上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正举着羊鞭在追赶羊群,和羊群嬉戏着呢?接着外婆还告诉我:吴云这孩子除了性格有点怪僻之外,其实她很乖巧也很懂事,别人家的孩子放学回来,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象个“小皇帝”一样得侍候着他,而她却总是默默无闻地帮着我干这干那。“吴云,爱劳动?”听到这我心里不禁高兴起来,这不正是我们教育者教育孩子最好的切入点吗?于是,我往她们家跑的次数也就更加频繁了,在取得她外婆的信任的同时,也就间接地感染了她,使她在感情上渐渐地接受了我,慢慢的我们交谈的话题也越来越多了……

其次,要善于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耐心倾听。任其充分渲泻压抑多年的苦闷。使她明白自己并不是孤单的,老师和同学都能够理解她,并愿意帮助她与她交朋友。为了帮助她走出生活的困境,我发动全班同学进行“表表心意”的爱心捐款活动,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才”(学习才能)的出才,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她渡过生活的难关,把注意力集中转移到学习上来。使她深深地体会到同学和老师对她的关怀,社会并不象她想象的那么灰暗,人间到处有真情。

再次,引导她正确的认识社会、家庭,悦纳自己。明白自己并不是被父母遗弃的,只是因为舅舅没有子女才过继给了舅舅。而且舅舅不也一直把自己当成亲身女儿一样疼爱自己吗?更何况父母不是也经常打电话来关心询问自己的学习、生活吗?与此同时我也加强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希望他们能够协助学校共同教育好子女。尤其是她的父母能不能在出国之前来看望一下她,征询一下她的意见?以期尽量改善她的外部环境。希望能给她更多的关爱。

最后,要正确地审视自己,接纳自我。我鼓励她振作起来,制定一定的生活、学习方案。在做好她的思想工作的同时,我也不忘时刻提醒其它同学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学会善待她人,学会用宽容的态度去更多地发现寻找她人的闪光点。为此,在我的精心布置下召开了“我为同学找‘亮’点”的活动。有的同学说:吴云同学爱劳动,在每一次劳动课上她总是拣最脏最累的活去干,从没有怨言;也有的同学说:她孝敬长辈,孝顺外婆;还有的同学说,吴云同学做事认真负责,很守信用,只要是她答应了的事,从不食言……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听着同学们对自己的一声声的评价,又声声的肯定,吴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激动地说:“谢谢你们,谢谢老师和同学对我的信任,今后我一定会好好地表现,再也不调皮捣蛋了。”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渐渐地她在我的眼中有了变化。她不在是从前那个沉没寡言而又自卑的她了。一天到晚,和同学们挤在一块象只快乐地小鸟,叽叽喳喳,总有说也说不完的话。走出困境的她不仅能够很好地看待自己,而且还能主动地帮助别人,学习异常地勤奋刻苦,经常能够主动地向老师、同学请教问题,再没有发生和同学打闹,和老师对着干,乱摔东西的现象了。听说由于她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在本学期她还担任了班级的劳动委员呢!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两年了,我现在也已经不是她的班主任了,但是当我听到有关她的这许许多多的进步时,心里还是不由得庆幸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大量案例证明:只要教育、教学得法,教师面前永远没有差生,只要教师付出真爱就没有一个学生是不可救药的。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指点迷津体味到上进与学习取得时的快乐,诱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我想,这就是爱的神奇力量吧!

参考文献:

1、余强基主编 《当代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2、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2005年

3、严育洪编著 《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10月

4、刘华山主编 《学校心理辅导》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8年

5、张春光主编 《教育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2年

6、[美]哈拉汉 《异常儿童特殊教育概论》 高卓等译 华夏出版社 1992年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