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 引导 发展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和谐发展。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成果做出恰当评价成了教与学的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把评价作为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小学生学习美术和表现美术是非常个性化的行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如果不能很好调控组织,容易使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使部分学生养成依赖的心理。因此,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实施合理的教学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进行评价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小学美术 学习评价 发展性评价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新的学习的方式。那么,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浪潮中,配合新教材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通过积极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潜能;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抓住各种生成性动态因素,运用发展性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使学生在文化情境和友好合作的气氛中去获得美术知识,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是一个值得美术教师去探索的新课题。
一、小学美术教学发展性评价的形式:
1.以过程评价方式评价:在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倾听学生对他们作品的解释,尤其是对那些很特别的画,比如画面看起来很“乱”,或者根本不明白创作的意图和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和他们耐心地交流,了解过程和意图,并肯定他们在创作上的大胆和新意。
2.以评语的方式评价:以口头笔头相结合的评语方式进行评价。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除课堂上的口头评价外,还可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简单写几句相应的肯定性的评语。比如:“色彩美!”、“造型独特!”、“人画得有灵气!”“有进步!”“有创意!”等。
3.以自评、互评的方式评价: 学生作业完成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办一些有趣的作品展,将所有的作品一起呈现出来。让学生学习小组分组欣赏、比较、讨论,最后让学生把他们对作品的评价用语言描述出来。
二、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性评价的标准:
评价的标准根据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课业效果的生成状态等四个项目来制定。另外,学生自我评价作为评价标准的参考。各项目具体内容见下表:
美术课堂学生学习自我评价表
三、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性评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的作用在于教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着重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应是全面的和个性化的,全面的评价就是从各个角度去评价学生,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比如:其一,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对完成的作品画上一颗到三颗“星星”,以表示作品达到的水平。这样就成了学生单独的自我评价,结果大多数同学都画上了三颗星星,都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最棒的,缺乏了与其他同学之间对作品的优劣比较和合作性的评价。因此,可以采取小组内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三结合的方式。小组内互相评议作品,再商量确定每一张作品可画几颗星星,教师则是点拨评价为主,给学生作品提出打几颗“星星”的建议,让学生自我分析,再作自我评价,画上作品能得到的“星星”级别。其二,对学生展示的作品评价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上前讲评,缺乏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交流,缺乏教师对作品的评价,因此可让学生在评价某幅作品时,让评价者与作者面对面交流,这样,可以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多人的相互合作交流式评价,而教师对学生作品的指导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观。
2.学生中心原则。评价的主体和对象应是学生。所有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学习的进行,应避免没有方向和低质量的评价。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评价方式。给同学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错误的答案不要轻易的否定,要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欲望。当同学的答案回答的非常好时,教师应给予评价,并鼓励继续保持,对于有些偏离的答案,教师应亲切的说:“说的不错,有谁能补充。”这样不但不会伤害孩子,使他们会思考更准确的答案。
3.全面性原则。首先要明确的是学生是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要受人的意识支配,所以教学评价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而要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评价并非总是具有积极的意义。只有促进学生向正确、适当的目标发展的评价才是最有价值的,否则效果只会适得其反。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新课标。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应从新课程根本理念出发,解读美术新课标,充分认识评价的作用,完善,提高评价体系,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发展性评价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通过学习和有效的动态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中能学会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在美术学习中实施的发展性评价不仅能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作用,而且还能使他们的学习得到更全面更客观的肯定,这种肯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教育研究2000年第9期
吴锦兰《如何拟写小学生发展性评价评语》教师之友 2005年第4期 总第202期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钟启泉、崔允、张华《为了中华民族之复兴,为了每位学生之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谢库津《美术心理学》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赵明仁、王嘉毅《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