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在地球这一自然家园中安全居住了上百万年的时间,然而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的扩展,人类的盲目使自己的家园千疮百孔,不堪重负。森林覆盖率正急剧地下降,水土流失冲得大地千沟万壑;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三废”污染排放量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厄尔尼诺”现象仍频频出现;“人口爆炸”不仅造成粮食危机,而且还引发了诸如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的问题严重,教育水平低下等其他问题……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
环保问题是关系着每个人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外,教育下一代的使命让我想到了在教学中也应渗透些环保内容,潜移默化地建立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让孩子们在学习各种学科的同时,就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让他们也能自觉地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有了这种意识,我开始从课本内容中挖掘丰富的环境教育因素,在日常的美术教学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
一、日积月累,变废为宝
美术制作课往往需要孩子在课前准备中收集许多制作材料,而新教材中的内容更是要求孩子在学习时能灵活运用各种材料。我想:与其每节课前匆忙布置,不如让孩子们养成主动收集材料的良好习惯。于是,在学期一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向各个年级的孩子们介绍一些由艺术大师们创造的“垃圾艺术品”,告诉他们:有些废弃物通过再创造和加工,其实可以变成精美的艺术品,而且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由此来引导孩子们注意收集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工具材料,尤其是一些还可再利用的“生活垃圾”,将它们存放到自制的“美术百宝箱”中。并且强调在找到一种材料的同时,根据其外形及颜色进行联想:它可以成为什么物体的一部分?给它进行添加装饰后又可以变成什么?……渐渐地,孩子们收集的材料越来越丰富,五花八门的“百宝箱”成了美术课堂上一道特别的风景,我和孩子们将这些废弃物戏称为“垃圾宝贝”。
于是,在《得奖了》一课中,我看到孩子们用废矿泉水瓶、饮料瓶、旧彩带做成的色彩缤纷的奖杯;在《打开的冰箱》中,我看到大小不一的废纸盒经过装饰,摇身一变成了各种“型号、款式”不同的“冰箱”; 在孩子们用大纸箱做成的《娃娃家》中,所有的“家具”都是废弃材料做成的——牛奶瓶的塑料瓶盖是台灯的灯罩、涂上颜色的废泡沫切割后成了有模有样的床和书柜;还有在《小木偶》中,卷筒纸的纸芯变成了小木偶的身体,头是局布凹陷的乒乓球,四肢则是粗细不同的废吸管;一次性纸碟成了精美的工艺装饰盘……
孩子们在“变废为宝”的再创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他们眼里,这些“垃圾”已经不再无用,不再丑陋,它们是一件件珍贵的“艺术零件”。看着一张张兴奋的小脸,我知道,在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的同时,环保意识的幼芽已经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中破土而出。
二、在造型绘画课中激发学生环保的愿望
在课改年级二年级的美术教材中有《小鸟的家》一课,这就是教育孩子爱护鸟儿很好的契机。我先让孩子课前了解小鸟是如何做窝的,再让他们说一说现在能看到的鸟窝多不多,为什么?通过交流和讨论,大家总结出因为大气污染,小鸟没办法居住,城市中已经很少看到小鸟的家,也听不到小鸟的歌声了。我及时表扬他们真关心小鸟,并给他们读了几篇有关鸟类被捕杀的报道,孩子们激动了,愤怒了,纷纷谴责猎捕者,为鸟儿鸣不平。我趁此机会向他们征求怎样才能保护小鸟,让小鸟在城市里居住的解决方法,并让孩子们通过画想象画《小鸟的家》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在他们的画中,有的孩子将小鸟送回绿色森林的大家庭中;有的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许多植物吸引小鸟,为小鸟搭建一个小窝;有的则象电影《精灵鼠小弟》中一样将鸟儿当成家里的一员一起生活。除此之外,有的孩子还亲自动手,利用干草、纸盒、棉花等废弃物为小鸟布置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小家。我被孩子们“见义勇为”的行为感动着,也被孩子们积极投入的情绪感染着。在这样的绘画课中,孩子们不仅发挥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画出很有创意的美术作品,又培养了很强的爱鸟意识。
《画漫画》也是激发学生环保意识的不错题材。上这一课时,在介绍完漫画的社会作用后,我出示《大猫死了》、《鱼儿也得打着伞》、《钓“鱼”》等几幅环保漫画,描绘的是一幅幅河水被污染的画面,请学生“读画”。很多孩子从画中认识到,杀死大猫的真正凶手,不是污水中的死鱼,而是排放污水的工厂主人——人类;由于人们不断向河水中丢弃废物,鱼儿也只好打起伞来,小心地保护自己;垂钓者钓上来的不是一条鱼,而是水中的破鞋袜。形象、直观且富有童趣的环保漫画,使学生通过观察顿悟,比起教师单纯地进行环保说教更具感染力、说服力,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
三、持之以恒,从我做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保护环境不是一朝一昔就能做到的,不论何时何地都应坚持。因此,我在每一节美术课下课前都要求孩子们整理用具材料,保持教室环境卫生;在课外,我也经常提醒孩子“从我做起”,配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尽自己的一分力保护环境。如“伸伸手、弯弯腰”活动,看到地上的纸屑、果皮要主动拾起,看到可以利用的落叶枯枝就收到“美术百宝箱”中。又如自从“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环保活动启动后,我要求学生将美术课上用剩的可回收材料如废纸、破瓶子等集中到班上的回收箱变卖。还有“轻轻地”活动,要求轻声说话减少噪音等……让孩子们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活动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并变为自觉行动,从小就确立环保意识,养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总之,我认为不管是在什么学科的教学中,都要对孩子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他们明白: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我们应该从小增强环保意识,学习、宣传环保知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爱护绿化,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