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识字 快乐学习
教育学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2——20岁是语言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其中2-3岁是第一个最佳期,6-8岁是第二个最佳期。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语言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在低年级教学中加大识字量,进行科学的训练,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对于枯燥的事物,人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学生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来营造识字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去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稳抓课内识字
在二年级识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查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鼓励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与此同时,根据实际我还创设了“听读看读互读相结合识字”、“复现巩固识字”的识字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学生的识字率有了明显提高,效果不错。
一)、听读、看读、互读相结合识字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内容
先反复听课文录音,让学生听懂课文内容,听熟课文语言。为了提高听的效率,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语言分别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每次听录音都带着一两个问题,这样会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容易记住课文内容。听课文录音的练习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2、看读
学会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听读后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大致了解,再来读课文对字音掌握更有帮助。看读可以先跟着老师或录音读,再学着自己读。在这模式中,读还担负着识字的任务,所以要求学生指读,边读边认字,反复读三五遍,在读中与生字见面。不识的字做记号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培养学生不会就问的好习惯和合作意识。这样可以强化刺激,帮助记忆生字,训练朗读,还有利于语言的内化。
3、同桌互读互正音
这一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桌相互读相互纠正错误的读音培养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很有实效,使学生在彼此合作与交流中共同进步。
4、识汉字。
新课程多数课文生字在十个左右或十个以上。教学中我随机地出示课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部分生字,让学生有意识地记住,达到认读的要求。
二)、复现巩固识字
1、课始复现
课始复现是利用新课开始前几分钟时间,把上一篇课文的生字新词集中出示,让学生读一读,或利用填空、组词、说说句子等形式再现易认错的字,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形式多种多样,重点在于唤起学生对旧字的回忆,加深对熟字的记忆效果。
2、 课中复现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教师可随文相机进行识字教学。要求书写的生字分散在不同课时书写,同时教师应布置插抄前一课要求书写的生字,但遍数不宜太多,只需一遍就行。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通过复现来达到防止遗忘的教学目的。
3、课后复现
多年的语文教学使我发现学生机械重复写同样的字,写多了就会产生厌烦感,就会胡乱写一通,字迹潦草,错字连篇,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在布置课外抄写作业时,我除了要求学生抄写本课生字新词两遍外,还加抄前篇课文生字新词一遍。如此一来,学生课业负担轻了,还能降低前课生字的遗忘率。
4、单元复现
单元复现以读写结合进行。一组课文学完后,我会要求学生把这一单元的生字新词到同学那正确认读一遍,给生字扩个词,能写几个写几个。有了前面的课始、课中、课后等多次复现为铺垫,单元复现时学生已能轻松认写生字新词了,巩固率较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只要科学地抓住遗忘规律进行反遗忘识字教学,扬长避短,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学生的识字巩固率就会大大提高。
二、拓展空间识字
识字如果局限于课堂40分钟时间,局限于一本教材,其效果肯定是有限的。 “人人是学语文的主人,处处是识字的课堂。”我注重创设多种途径来营造课外识字的良好氛围,拓展识字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养成在校园、家庭、社会中识字的良好习惯。
1、生活中识字
新课标提倡树立大语文观,把学习的渠道延伸到课外。语文来源与生活,反映生活,生活本身又蕴涵着丰富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识字量,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生字的有效途径。四册识字教学,我依托前三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继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识字的意识和习惯。如认识姓名用字,从报纸、杂志上认字,找找广告牌、包装纸上有哪些刚学会的字?动画片中经常出现人物对话与歌词,哪些字是认识的?这样学生除了可以认识书本以外更多的字,还可以在生活中复习,巩固学过的字,加强记忆。
2、读课外书识字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儿童书面学习的最佳时期是6~12岁。我经常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小学生拼音报》、《小学生天地》(低年级版)及家长为孩子购买的低幼儿童读物。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识字的巩固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既有效地巩固了识字,又使学生及早接受独立阅读的训练,获得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培养。这样,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拓展了识字空间。
3、每周一诗识字
为拓展识字空间,我开展每周一诗活动。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而古诗词又极富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每周精选一首古诗,指导学生背诵。每周一诗,由易到难,贵在坚持。课外阅读课上,我们经常进行背诗接力,表演背诵,学生兴趣浓厚。部分学生课外又自选了很多古诗自觉背诵,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4、搭建平台巩固识字
定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一些读书比赛、识字擂台赛、讲故事比赛、猜字谜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巩固、交流、展示课外所得。比如讲故事,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仅特别爱听故事,还爱讲故事。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掌握一些词语,在讲故事时练习使用,把识字教学寓于有意无意之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喜欢读故事是学生的天性,我因势利导,经常性地组织、引导学生看故事书,由于这种做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都很乐意做。在学生看书的时候,不忘提醒学生注意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看到后把它告诉同学或老师。经常组织讲故事活动,讲的过程中随手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字形又不怎么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还对一些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适时适度地作一些比较。这些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取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强弱和写作能力的强弱。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信息,而信息的获得又是依靠阅读来实现。学生只有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写作,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的能力。因此,识字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各种途径,搭建各种平台,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去畅游汉字王国,提高识字的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实现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