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筑互动平台 构和谐课堂 促学生发展

作者:范佩仁 文章来源:大柘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7-04-26 字体: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是融知识性与技能性为一体的基础课程,不断探索新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师生互动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本文就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论述: “动心”——让孩子乐学; “动手”——让孩子多做;“动脑”——让孩子多思; “动口”——让孩子多说。

关键字:互动、动心、动手、动脑、动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变成了“录音机”。学生在情感、语言、思维、个性等方面处于被动、压抑的状况,课堂气氛是紧张、冷漠的。这种状况是与新课改的精神不相符合的。为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充分的发展,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代之以师生双向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动心”乐学,“动脑”多思,“动口”多说,“动手”多做。

一、动心――让孩子乐学

这里的“动心”,是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气氛,来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从而使学生愿学、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如果在学习中,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人,不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进行学习,而是在被动和无奈的状态下学习,就会厌学。要使学生乐学,教师自己要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将不良情绪带进课堂;还要学会调节课堂气氛,力求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友好、生动的教学心理气氛。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导入要新颖、有趣。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是影响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如上《生活在信息中》一课时我以三国时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故事引入,故事讲完学生的兴趣正浓时我引出信息这一概念,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从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课堂练习要层次分明。对优、中、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置层次不同的练习,并多表扬、多鼓励,往往能使他们产生成功感、满足感和自豪感。如,在指法的练习一课时,以“金山打字通”的游戏让学生进行训练,“金山打字通”中的四个小游戏:吃苹果、打地鼠、青蛙过河、警察抓小偷,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难易不同的游戏。这样每个学生就都能获得成功, 从而她的心里也就能够获得一种自豪感。

当然,课堂上,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精美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幽雅大方的体态艺术,也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总之,教师要力求让各教学环节在诚恳、开放、自由的气氛中进行,让学生自由地表达,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动心”乐学。

二、动手――让孩子多做

这里的“动手”,是指课堂上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动手多去操作,及时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之目的。如教学《鼠标的操作》一课,我设计了“踢足球”这样一个情景。踢足球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也是感兴趣的一件事。学生对于这样的情景感觉距离较近,比较容易接受。教学中,让学生用鼠标拖动去捡足球,用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右击操作把足球踢进球门。从“踢足球”的活动中,学生无意之间就学会了鼠标的单击、右单击、双击及拖动。这样,避免了教师空洞、纯理论的知识传授,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学电脑的积极性,不再对电脑感到高深莫测,不敢尝试。学生的动手操作得到了实现,同时也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参与度,从被动式学习转向了主动性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动脑――让孩子多思

这里的 “动脑”,是指通过教师巧妙设疑、引发兴趣、鼓励提问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新课程下的教学,教师不能再去扮演知识的传授者了,而应当充当一名导游的角色,指点学生通向美丽景点的方向,让学生在美丽的景点自己去欣赏、感觉,从而得到自己一份独特的见解。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揭示一个问题之后,便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这样,就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而应当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他要调动全部注意力,利用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识、经验去分析、探讨。例在五年级“制作动画”一课中,我利用课件制作了一幅画面:一辆汽车从左边开过来,一架飞机从天空飞来。学生看到画面非常奇怪,纷纷提问:“汽车到底是怎样开起来的?”“飞机又是怎样飞上天空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开始进入状态的预兆。这时,我没有急于把答案展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利用先前学过的一些知识,自己去思考一番,怎样才能达到画面的效果。这里实际上也涉及到教师信任学生的问题。有时我们教师不要把学生想得太单纯,太幼稚,实际上,学生能做很多我们认为他不能做的事情。学生思考的结果非常的理想。然后让学生用刚才思考的方法动手操作一下,结果同学们都一个个欢呼起来:“范老师,我会了”、“范老师,我找到秘诀了”。这种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的答案,在学生心中的印象肯定是非常深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又如让学生去删除一张图片,学生通过思考,得到了右单击的剪切、利用DELETE键、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剪切”……

四、动口――让孩子多说。

这里的“动口”,是指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的共同探究,成果的共同分享。孤立的、分裂的学习不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团结精神。在课堂上,让学生亲口说一说,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的成长经验、成长环境的不同,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人说过:“一千个浇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林”就充分说明了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程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创造让学生说的机会,或是产生争议。或许智慧的火花就会在这种观点的碰撞中产生。同时,让学生说一说,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好处,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和评价的要求。这里值得探讨的是,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当中,不要轻易地给学生见解下对或错的结论,一方面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同时对或错的东西在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本身就是似是而非的,我们关注的不是对或错,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肯定就存在模棱两可的意见,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启发、引导学生去积极地说,说出心中的那一份意见,那一份见解,以培养一种探索、创新的能力。

总之,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必须彻底改变,灵活有效的师生互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好学,乐学,最后达到善学。

参考文献:

1、北大附中远程教育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

2、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浅谈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