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美术活动中成长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好知识,更重要的是育好人。因此,德育是当前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而实施德育教育途径很多,其中通过各学科教学使德育与教学相结合,用知识本身去吸引、教育、影响学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美术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必要性和实效性。
由于小学美术教学大致可以分为“欣赏课”、“绘画课”、“工艺课”、等内容,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
一、在欣赏课中渗透德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利源泉。”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六年级中《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就是一课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这些伟大的古建筑是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从而认识到,爱我中华,保护好国宝是我们新一代神圣的职责.不仅使学生重温了过去学过的世界历史的知识,加深了理解,而且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受到了美的熏陶。
小学美术课本自第一册起就安排有欣赏课,欣赏课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脸谱、雕塑、玩具、建筑等。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教材,通过让学生欣赏课本中这些作品,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中,让小学生幼小的心灵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如《革命历史画欣赏》、《中国雕塑作品欣赏》<剪纸作品欣赏>等课文,经过教师的指导,都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良好思想品格,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在绘画课中渗透德育。
儿童绘画课的教育不同与政治课直接的道德说教和法律课强制性的约束。它是以艺术形象作用与人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感染,并具有对生活中美与丑的鉴赏能力。从而使绘画创作在教学中起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如:新课程三年级美术课中《幽默大师》一课,学生创作时,我结合课本的内容向他们介绍了一些漫画中常用的创作手法,在欣赏作品《绿色幽默之一》时告诉同学们,这幅画用的是夸张手法,描绘社会上一些专门破坏生态平衡的人,因为一时的利益而忘记了周围的环境,忘记了整个地球。他拿着枪在砍伐后的树林中,在仅剩下的几棵树下打小鸟.最后是小鸟生了一个蛋,把打鸟的人头上砸了一个大包。作者通过这幅画的描绘,讽刺批评那些破坏环境的不良现象,促使学生实施美好的行为。经过欣赏后,学生明白了漫画特点,同时也明白了一些道理。所以在自己创作绘画时,就能抓住这些社会现象来描绘.课堂效果自然非常好。因此,儿童绘画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为热爱生活而献身的进取精神。从而使美术教育起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
小学美术教材中绘画课较多,有许多课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显而易见,有的则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在上《黑体字》一课时,让学生先总结方形的外型特点:四条直边,四个直角,方方正正。然后告诉学生做人也要站得正,行得直,堂堂正正,稳稳当当,踏踏实实,不干坏事儿;在教《家乡的花》时让学生受到爱家乡、爱父老乡亲的教育;在教《诗歌配画》时,让学生理解美与丑、善与恶、荣与辱、对与错的真正内涵,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在绘画中思想也得到了升华。
三、在手工课中渗透德育
工艺制作的种类很多,有折纸、纸塑、树叶拼贴画、布贴、泥塑等项目,占美术课中很大的比例,在工艺制作中,不仅要教学生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爱艺术、爱劳动以及爱集体的高尚情操的培养。如在《布贴风景画》一课中,通过用废布料剪贴风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在动手制作过程中,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劳动人民用双手辛勤创造的,为了更加幸福、更加灿烂的明天,我们应该爱劳动、爱人民、爱艺术,刻苦学习,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动手创造美好未来。
四、在美术的实际运用活动中渗透德育
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
在美术教学中,要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如为了配合校德育处组织的纪念抗日战争的主题活动,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又如:通过“折纸比赛”、“美化生活”等活动,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善观察的好习惯,激发学生认识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通过它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从中享受快乐,达到陶冶情趣、美化生活的目的。
我们镇上有一条远近闻名的 “旧家具一条街”,在那条街上集中了许多由家具老板从各地收集来的旧家具。我就利用了这个有利条件给孩子们开设了“画画旧家具”一堂活动课。我先带孩子们参观旧家具,在讲了那些家具制作工艺、花纹、样式和作用外,还告诉学生这些家具的历史,并且告诉学生:这些家具都是我们劳动人民自己设计并手工制作的。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来。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在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的,它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作用,不亚于一切思想品德课的渗透。德育在一个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是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注重德育渗透,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参考文献:《美术新课程标准》
《少儿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