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浅谈农村综合实践课的开展

作者:程胜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7-04-15 字体:

内容提要: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课程,对应于分科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的许多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要求对许多教师来说还比较“新”,在开展综合实践课时,我认为应该注意几点:1、正确认识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2、结合实际正确选择教学内容 ;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积极开展品德教育;4、多鼓励、肯定学生,激发创新思维;5、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自主动手操作能力、自主交流表达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身为教师,我们要认真钻研、探索,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多方面的素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实践 活动 能力 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是一门突出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求知的活动。它对指导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资力和能力要求。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作为促进者,教师在活动中并不清闲,应积极地观察、认真地引导,善于捕捉最佳的契机,推波助澜,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教师应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探索的主体,一个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研究者。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因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鼓励学生努力探寻自己的目标。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自己
的角色,不断超越自我。只关注学生,而不关注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不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就可能走向肤浅。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二、结合实际正确选择教学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非学术性、非科学性的新型课程,必须而且也最可能使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课性质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去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和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所以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生活环境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在农村,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优势,学生的生活环境开展系列了解家乡,爱家乡的教育, 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下更深层次的了解身边的事物。如生产茶叶的地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有关茶叶的小课题调查研究,如:茶叶的制作工艺的调查、茶叶的品种的调查、茶叶的田间管理,茶文化的了解等等。还可以在家长的配合下开展“我是采茶能手”“我是茶叶小老板”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交往的习惯,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积极开展品德教育
在综合实践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务,使他们养成服从集体的品质和集体观念,获得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体验,激发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此外,综合实践课程还可以使学生养成科学地计划自己的学习并细心地完成和客观地评价所得到的学习成果的习惯,也可以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真正体验到人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勤俭节约的品质。综合实践课对学生的活动不重结果而重学生的活动过程和育人过程。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多鼓励、肯定学生,激发创新思维
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拓宽孩子们自由创造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们去展示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幻想,学会做梦,学会好奇,去尽量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对学生的创造欲望,哪怕只是一丁点的智慧火花,我们也必须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去精心保护,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否则,创造的幼苗就会很容易地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如:有一节课上,我问同学们:如果爸爸妈妈不在,你被关在门外,你用什么方法把门打开?有的说用长棒把钥匙挑出来;有的说跑到爸爸或妈妈那里去拿钥匙;有的说用磁铁吸出钥匙;有的说爬进去。同学们纷纷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争着将自己满意的想法介绍给我,我沉浸在一片我所期望的喜悦之中。突然,有个学生说:“老师,把窗玻璃砸破,再爬进去。”此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严厉地说:“胡说八道,破坏财物,坐下。”那学生垂头丧气地坐下去,双眼红红的盯着黑板一言未发,直到下课。我意识到,我深深伤害了他。当时我甚为内疚,事后找他来谈话,他告诉我:“有一次,他真的被关在了门外,当时厨房里在烧开水,水开了,如果不快点进去关掉,水会把火熄灭,煤气就会漏出来了,那不是很危险吗?当时我是这样想的。”听了这位同学的这番解释,我一阵震撼,也感悟了不少东西。可见,我们在上课过程中,应当珍视和细心呵护孩子们宝贵的想象和创新。特别是带有想象的操作活动中,因为这类活动往往很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然而,观察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综合活动课上教师可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如:认识校园的植物时,我就让学生留心观察校园植物的品种名称和它的形态。通过植物的干、枝条、叶等特征来认识它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加深不同植物的特征。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这时的学生不是讲台下被动的看客,而是活动的主人。老师要提供资料,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动起来,亲自摆一摆、剪一剪、贴一贴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在学习《家乡的桥》一课时,通过看图片、看短片、实际参观向学生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桥后,就可以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搭建自己喜欢的桥了,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他们用自己带来的火柴、硬纸板、橡皮泥以及文具盒、书等搭了一座又一座自己很满意的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交流、比较、创新、操作。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自主交流表达的能力
综合活动课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它也可以因地制宜进行,及时地把最新的信息传播给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内容,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场所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但要创造轻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活动中敢说、爱说,要提供讨论话题让学生讨论、辩论,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自由地,充分地清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还要指导他们养成认真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4.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而且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也有效地调节了大脑的功能,充分挖掘了大脑潜力。教师从旁给予一些必要的提示和肯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思考的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要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孩子多动手,多提问,多读科普读物,多进行实验研究,多发明创造,那么孩子的创造力、思维能力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身为教师,要有认真钻研、探索,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多方面的素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