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课感研修阅读篇】我们都是风

作者:遂昌育才小学黄雅屏 文章来源:鲍宗武工作室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6-05-05 字体:

“文学是没有国界的。”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我喜欢的是一位日本作家,出生于1949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他叫“村上春树”。

对于村上的整个写作生涯,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无心栽花花盛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虽然毕业于名校,但三十岁之前,他仅仅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爵士乐酒吧小老板,没什么野心,说起高兴事,无非每天听听音乐、空闲时候看看书罢了,一个妻子、加一只猫,一起心平气和地度日。说实话,这倒是我现在所向往和追求的生活,慵懒、闲适,一切从容。

对于自己写作这件事,村上曾这样写道:“那时我没有写伟大小说的打算(没以为写得出),也没有写让人感动的东西的愿望。我只是想在那里建造一个能使自己心怀释然的住起来舒服的房间——为了救助自己。”没想到,这个为了救助自己的房间,也成了我们心怀释然住起来舒服的场所,他的小说开始获奖,他也就成了小说家,著名的小说家。

我第一次接触村上的小说,是《挪威的森林》,记得那时是19岁光景,原本打算拿着慢慢看,没想到一看便入了迷,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了一个通宵。随后的第二周,又看了第二遍。那时年龄还小,却自以为看透世界,愤世嫉俗,所以看《挪威的森林》时,读到的只是渡边徘徊在直子和绿子中间那份两难的爱,读到的是孤独和死亡的味道。现在想来,直子和绿子也许只是渡边身上不同的两个部分,一个静止一个跳跃,一个死寂一个鲜活。村上的这本书,让我五味杂陈,现在有这个机会回忆,已经很美好了,他的书,让你珍视心中曾怀过的那些爱。

因为喜欢上他,所以看了他的《眠》,看他的第一本小说《且听风吟》。和其他几本小说一样,《且听风吟》讲的也是一个爱情故事,主人公在酒吧喝酒时遇到一个酒醉少女,并与她发生的爱情故事,这个女孩其实就是5年前借他唱片的同学,一首《加利福尼亚少女》既是故事的开头,也成了结尾。没有像其他爱情故事的完美结局一样,最后,醉酒少女离开了他,自始至终,两人并没有发生什么关系,就像挪威的森林里的直子死去一样。整个故事惆怅、苦闷、令人窒息。村上的作品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用平淡的事述说不平淡的生活,他写出的不光是一段故事,更是一种对人内心的挖掘。不过那到底是什么,我也不明白,只是觉得,村上也好,我们也好,是不是一直都在追寻着什么。

村上的作品故事线条、框架或说梗概并不鲜明,让人不时有种阅读意识流小说的错觉,但他确实又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这种意识流,在文章的第一节就展露无遗,第一句“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是不是很有哲学的意味?村上喜欢把自己说的话搬到他虚构的虚拟作家哈特费尔德身上,那是个怪异的、有趣的作家,生活态度、写作态度完完全全都是村上自己。

再来说说村上书中爱情背后我能读到的一点点东西,关于人性。人既是独居动物,又是群居动物,一方面害怕人群,一方面又害怕孤独。人和人的相处总是充满芥蒂的,永远无法零距离接触。第一次,在酒吧里,主人公可以把陌生女孩留在酒吧,却鬼使神差地将她送回家,又担心她,于是待在一旁直到女孩醒来,又花费时间、精力去和女孩解释,可女孩始终无法完全相信他。所以人和人之间存在无法消除的距离感,人总会在空虚、孤独与追寻、磨合之间徘徊。

第二次,主人公和他的好友“鼠”之间。“鼠”要“我”帮忙,第二天却说算了,“我”也并不追问,听别人口中提起鼠最近消沉,他才觉得有必要问一问,可鼠又一次说算了:“比如蛀牙:一天突然作痛,谁来安慰都照旧痛个不止。这一来,就开始对自己大为恼火,并接着对那些不对自己生气的家伙无端气恼起来。”文中的这一句话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明明有十分充分、合情合理的理由,却无法向别人解释的原因,人与人本就有差距,是无法感同身受的,纵然我用最贴切的语言、最恰当的修辞,你也无法真正理解我,所以多数情况下,我们选择默然。

《且听风吟》的语言极为细腻,看似轻松,实则沉重。火星上的风对主人公说:“我们是在时间之中彷徨,从宇宙诞生直到死亡的时间里,所以我们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只是风。”

是呀,我们只是风,且听风吟,是听我们自己内心的声音,听自然之声,顺应自然,顺应内心。呵,有些许道家的意味。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