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第89届浙派名师小学音乐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观后感
踏着四月明媚的春光,我非常荣幸能参加4月18、19日在杭师大下沙校区举行的2015之春第89届浙派名师暨全国中小学音乐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打开举办方精心印制的会议手册,鲁派、粤派、浙派名师齐上阵,群英汇聚。这是一次教学的盛宴,对于基层一线的教师,两天的培训如春雨滋润久旱的大地,为我们带来了教学的启迪、智慧。通过两天的学习,我听有所获,观有所思,研有所长,在此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扎实的基本功是成功教学的前提。
每位老师的课堂无不告诉我,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要装满一桶水。本次活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马红磊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精湛的基本功。我看了简介,真是年轻有为,才29岁,获得全国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还参加了全国音乐现场课评比展示,令我敬佩不已。马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首河北民间乐曲《打枣》。课堂上,马老师准确、灵活地运用这三种乐器进行了演奏,高超的技艺震惊全场。他与学生仔细分析乐器音色,并为乐器拟定人物形象(老爷爷、小姑娘、中年人),将学生对应分组,听乐曲表演形象,激活了课堂形态,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了解乐曲的结构,让学生对三种乐器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精美的板书设计与教学内容恰到好处。
板书能借助视觉,作用于学生大脑,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使复杂的教学内容明确化。一幅新型别致,富有美感的板书,就是一种教学艺术。要让课堂上的师生交流轻松而不浅薄,老师必须对所教的内容有充分地知悉,做到深入浅出地解释,板书设计恰到好处。张定远老师执教的是花城版三年级上《瑶族舞曲》,这是一堂欣赏课。张老师根据音乐的变化,用精美的图形板书,让学生轻松的感知了乐曲结构。因此,我们要深入、全面、与时俱进地学习,这些都是一个教师必需的基本功,上好一堂课必备的素质。感谢这些老师的示范,你们是我永远的榜样。
三、领略专家的讲评,深知要有独特的教学艺术。
此次活动,刘德昌老师的讲座更是吸引人。早在网络、书本上听过刘老师的大名,看过刘老师的课堂实录,这次有幸亲身听刘老师的讲座,幸福的滋味不言而喻。刘老师给我的感觉是简单朴实,最“真”。他在实例讲解中,可以为了学生理解的需要一会儿站着,一会儿躺着、跪着,手舞足蹈。他对音乐美的追求深入、细致,让我们领略到了这位幽默风趣、富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的专家的风采。在他漫不经心、甚至有点搞怪的点评和实例讲解中,在听课老师会心的笑声中,教给了大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让大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起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研讨作用,让人茅塞顿开。让音乐走进学生心灵,让自己更贴近学生,这不就是学生需要的课堂吗?
相对于以上的名师,我的课堂没有马老师如此精通的乐器范奏,也没有张老师丰富的经验教学,但我有一颗虚心向上的心,希望能借鉴老师的“闪光处”充实以后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