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杭州教育之再见黄爱华老师的《圆的认识》
关注黄爱华老师的人都知道,《圆的认识》是黄老师的成名课。18年前他以《圆的认识》一课参加全国优质课评选获一等奖。我曾经在黄爱华的《智慧课堂》一书中看到,当年黄老师为了备好这节课,连续2个星期没有回家,密密麻麻的写了72页教案。黄老师开玩笑说上完课的时候,他在笔记本的封面上写上了“青春”两个字。他觉得这节课是搭进了他的青春年华的,18年后他又在千课万人上再次上这堂课,所以特别让人期待。
平时我会经常关注着黄老师的博客,知道这堂课是在黄老师近期研究的课题《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背景上重新设计的,那么黄老师会推出一个什么大问题贯串圆的认识呢?课前我有过很多预设:是“什么圆的大小?”还是“怎么画圆?”-------
今天黄老师以“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不会掉下去?”这个问题贯串课堂始终。有几个问题特别能引起我的思考:
1、黄老师从生活中的圆导入,引出下水井的盖为什么都是圆的?到圆形水井盖真的不会掉下去吗?-----水井盖不会掉下去的是因为直径?接下去就围绕“直径”来开展。圆心、半径、直径圆的三要素就这样被窜成了一串。
2、直接出示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但是自始至终没有去解读,让孩子们在研究直径的特征过程中自主应用。
3、让孩子到黑板上书写“直径”
老师的引领下孩子学会画出直径后,老师就直接让孩子写直径的特征。我们边上的听课老师都在嘀咕,什么都没有学就让孩子能写,写什么呢?当孩子一共写出了11条特征时,边上的那老师又说:有那么多特征吗?
l 直接的长度都一样。
l 直接是半径的2倍的
l 直径是直的
l 直径的中心点是圆心
l 所有直径都是围绕一个点画的。
l 直径把圆平均分成了两个半圆。
l 直径是圆里最长的线段。
l 两点都连着圆的边长。
l 每条直径都是通过圆心的。
l 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心上。
很多时候老师对知识的认识已经抽象化了,所以很难回到孩子的认知起点去。呈现给孩子的往往是高度抽象后的数学事实,其实这就给很多孩子造成了学习障碍。所以课堂中什么最珍贵,那就是孩子对知识的原认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的认知。黄老师挖出了孩子心里最珍贵的资源。用黄老师的话说就是:“真实的课堂最大程度的接近孩子的真实思维,使其得以展示和完善。”
课后,有人问黄老师化了多少时间备这堂课,黄老师说18年零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