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我们向着阳光行之五

作者:陈莉 文章来源:遂昌三中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2-04-09 字体:

                                                                        4月5日   晴    杭州
        时间一晃就进入四月了。真正是林徽音笔下的人间四月天,在杭州,你会读懂“桃红柳绿”这个词,是从心底跳出来的那种感觉。桃若霞蔚,柳似轻烟。还有樱花,还有郁金香,还有玉兰,还有各种各样的绿。满世界都在说:春天了!
       春天里,我开始忙碌。赵老师去北京培训了,但是给了我任务。
       周二跟着孩子们去杭州花圃春游了,开心,也轻松。周四帮着九年级的老师改了一天的试卷。 一星期每天至少听一节课。主要听文晖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杨晓迪老师的课。杨老师很年青,才教了6个多年头,但课上得很有味道。作品作家娓娓道来,文史典故顺手拈来,足见教师的功底,难怪能成为赵老师的高徒。杨老师课前的学生名著推荐做得很好,可以一学。
      周六、周日参加了“中国名师大讲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听了杨晓迪的《金岳霖先生》、沈华的《背影》、郭初阳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马骉的课和讲座,还有蔡少军老师的精彩点评。在杭州,这样的活动经常有,只要肯学,机会很多。点评时,蔡少提到先学后教。这个问题思考了一些,也实践了一些,感觉还未找到自己的路。学生到底喜欢怎样的课?怎样的课能让他们真正学有所得?导学稿能解决这些问题吗?那天看《语文学习》,里面有一篇文章谈的是高效课堂,里面有一段话,深得我心:对学生而言,千篇一律的课程和模式,枯燥无味,学习的欲望会大大削弱,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另外,由于“高效课堂”讲究“效益最大化”,目标明确,任务细化,学生会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身心都会疲倦不堪。教育是“慢的艺术”而非“快的艺术”。“高效课堂”最关注的还是课堂可以量化的目标的执行。实质上是把学生当作产品,把教师当做流水线上的技术工人。长期以往,学生是否就会永远失却语文课特有的美感?语文课就永远丧失了语文味?语文课就不再是语文课了?
       这个星期,还审订了17万字的资料,是赵老师名师工作室学员的成果。看了好多的教学设计、培训体会。审订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赵老师的培训也是基于学员的具体情况,采用“独立备课、小组合作、课堂实践”方式进行。学员普遍感受很累,很紧张,也很有收获。这样的培训讲究实效,对教师的帮助也最大。
     忙碌的一周,充实的一周!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