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方法总比问题多

作者:雷云绍 文章来源:三仁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1-01-04 字体:

【题记】
11月份,参加了县“领雁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此次培训班共有25位学员。此次培训采用的是分期集中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有专家讲座形式的理论引领,有围绕学校工作进行的专题研讨,有深入课堂的实践体验,有走进名校的考察学习。两个月四次的集中培训,让我获益匪浅。特别是赴杭州考察学习的一个星期中,聆听到了多位名师先进的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目睹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我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悟,特此记录下领雁培训过程中的几个篇章,与大家共享。
【备课篇】
当前,我县正在轰轰烈烈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管理”为主题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此活动的目的是提升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质量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我们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老话题,以什么为抓手,做到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呢?11月18日,县骨干教师领雁培训学习期间,浙江教育学院张寿松教授为我们学员作的《真实的基础教科研》的专题讲座,其中他提出的“三轮备课的基本模式”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张教授在诠释“基于三轮备课的基础教科研”中,对如何备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他在中学任教务主任时的经验做法。张教授大概早在一九九五年的时候就提出了“三轮备课的基本模式”,即“扎扎实实备好第一轮课,修修补补备第二轮课,翻看前面备第三轮课。” 我认为这种备课模式对我们老师,尤其是新教师是非常有意义的。扎实地备好第一轮课,规规矩矩、认认真真的备好第一次的教学详案,然后写好两条教后反思(1)自我感觉怎样?(2)根据批改作业情况来反思重难点解决得怎样?这是“有它无我的境界”(“它”指教学参考书)。第二轮在第一轮成功和失败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二度备课,这是“有它有我的境界”,第三轮基本把教案装在脑子中了,在原有基础上做些创新,做一些理论性的思考和研究,这是“有我无它”的境界。到了第三轮时教师对于备课已到了如火纯清的地步了,备课已不再是老师的重要任务,那么我们的教学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张教授在一九九五年的时候就提出了“三轮备课的基本模式”,并且被证实是有效的。但是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很大一部分教师的备课还是等同于手抄本,期期抄,年年抄,又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来真备课和反思呢?教学质量又如何得到提升呢?
【教科研篇】
说到“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老师们并不陌生,很多老师都认为自己又不是什么理论工作者,只要能把书教好就行了,教学研究是专家们的事情,离我们的教学工作十分遥远。其实教学研究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一线教师要开展的正是扎根于教学实际、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的“草根式”研究。浙江教育学院张寿松教授为我们学员作的《真实的基础教科研》的专题讲座,正是这种“草根式”研究,为我们如何选择内容,如何积累素材指出了方向。在具体方法上,张教授用详实的案例为学员们介绍了基于时间投入、三轮备课、教师阅读、问题提出、资料积累等基础教科研的具体操作措施。例如张教授在介绍基于阅读的基础教科研中,指出:教师要订阅几本自己所教学科方面的专业杂志,每次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撕下来装到一个档案袋里,不同的话题、内容分别装在不同的袋子里,并加上标签。一段时间后,自己对某一个话题有想法了就将相关袋子里的资料找出来仔细研读,通过吸收别人的经验做法,然后加上自己的新思想,揉合成新的教育理论,则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可谓水到渠成。张教授的《真实的基础教科研》囊括了教学的方方面面,只要你扎扎实实做好了教学工作,只要你扎扎实实做好了资料的积累工作,借用张教授的一句话,教科研工作将踏踏实实 “贴在地面步行,而不是在云端跳舞”。
【班主任篇】
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王曜君的《班主任需要本体智慧》,让我看到了一位闪耀着睿智,散发着哲理的教学艺术大师。王曜君老师从“班主任是最有价值的人”入手,指出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班主任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同时提出:班主任的工作要以孩子们的满足需求和健康成长为目标追求!我们需要反省班主任的工作中有多少满足了孩子?有多少工作适合了孩子的需求?当下孩子们始终处在“饥饿”之中。解决学生多方面的“饥饿”,需要班主任“不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要“活在学生的世界里”!孩子们的需求是什么?不同的孩子有不一样的需求,在校园里要努力让孩子得到满足。班主任如何解决孩子们的“饥饿”?需要有班主任的本体智慧,别人的好方法不一定适合你,也不一定适合你所带的班级,所以要重新构建一个属于你和孩子们的对话和共享的平台。班主任的本体智慧主要从三个方面构建:一是规划智慧,要站在每个学生的发展的角度来规划班集体建设,立足学生的后续发展力的培养,接手一个班级,要从制定三年目标、集体目标、个人目标、共同的行为目标等入手,创设班集体凝聚力;二是引领智慧,教育学生要讲究策略,寻找到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三是协调智慧,主要是同家长和任课教师之间的协调,调动一切资源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服务。王曜君老师以自己当班主任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他的本体智慧。例如创设凝聚班集体:每周末都有一些留在学校的孩子,王老师就一周带孩子到新华书店看书,一周带孩子们爬山,如此坚持不懈,让孩子们的心全系在班集体中。再如制定班集体三年目标:王曜君老师从孩子入手,让孩子提出目标,然后提炼出班级三年目标,同时,要征求任课教师,家长对班级三年目标的意见,最后还要家长通过,才能成为最终班级三年目标。在此过程中,王曜君老师充分调动了相关人员的智慧,为班级三年目标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王曜君老师“经营班级”的理念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就是这样一位点石(班级)成金的人。
【校园文化篇】
12月22日下午,我们来到杭州采荷三小参观学习。在采荷三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校园环境。采荷三小将学校办学理念、教学理念与校园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将行为习惯教育与校园环境建设融合起来,打造出了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那教学楼顶的地球仪,是告诉孩子们要放眼看世界;校园地面上用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铺就,这是告诉孩子们做事学习要脚踏实地;绿化带中,绿草都被修剪成一颗颗星星的样子,这渗透了学校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孩子都摘到梦想中的星星;教室的布置更是别具一格,这里没有任何粘贴,孩子们的各种优秀作品都是悬挂在教室的各个脚落,清爽而大气;再看学校的扶手,是椭圆造型,扶手边上都加有20厘米宽的防护条,学生万一撞到扶手上就能有个缓冲,考虑全面而细腻;人性化的设计,正应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采荷三小坚持“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能说话,但决不能乱说话”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她要保持整个建筑的色调统一和整洁,不轻易在墙壁上乱贴东西,避免画蛇添足。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花坛,每一条小道,每一个休闲处,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精雕细琢的。真可谓“处处是教育”。
【感悟篇】
只要你是一位有思想的教育人,则总有一种方法能让你的班主任工作“润物细无声”;只要你是一位有追求的教育人,则总有一种方法能让你的教科研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只要你是一位有心的教育人,则总有一种方法能让你的备课更具实效;只要你是一位能坚持的教育人,则总有一天成功会来到你身边。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