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读《三适连环教育》有感

作者:雷建飞 文章来源:石练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1-01-03 字体:

“三适连环教育”理论是台湾著名教育家何福田教授的创立的,“三适”即适性、适量、适时。该理论融中国经典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西方“多元智力理论”与一体,“适性适时适量”地进行教育,努力提高教育实效。
何教授有两句简单的话“天才不教变平庸”、“愚痴学对成大师”精辟地概括出适性教育的重要性。书的语言虽言简意赅,但都是多年处心积虑,刻苦研究的成果,也为我们一线教师指明了教育的方向。
第五章尤其好,题目是“三适连环教育与三不得”,适性教育与“丢不得”,适量教育与“比不得”,适时教育与“急不得”。“丢不得”,即教育不能丢弃任何一个学生;“比不得”,即教育不该实施没有意义的比较;“急不得”,即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三适连环教育理论就是适性教育、适量教育、适时教育三者有机统一的连环式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
何教授所谓的三适教育与孔子的“因材施教”完全是同一内涵,所因之材,当然不是智育成绩,一个称职的教师在施教时,必需注意因材施教所具有的下列三个教育意义。
适性教育:每个学生因为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在其身心特征上,显现出不同的材质,也就是现代教育与心理学家都同意的“个别差异”理论,施教者在教学时,第一个要注意观察到的,便是学生的本质是什么?能够判别学生的材质,是有效教学的第一个关键,然后再依据不同的材质者,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其原来就有的性向作最佳的发挥。学校教育,由于学生数多,老师常没做好适性教育,统一的教学方式下,虽然成就了某些学生,但有更多的学生遭到错误的教学之害,因此老师常是功不抵过的。
适量教育:也就是适合个别能量的教育。父母不会一视同仁,强迫儿童吃食等量的饭菜,扛等重的物品。但在“多多益善”的刻板印象下,几乎不会有父母和教师去注意学生学习还会有“适量”、“不适量”的问题。
学习量给的太少则效果不好,真要说来,过之害大于不及。学习的量不足,只是少学一些,量太过则会产生因厌而弃,拒绝学习的后果。 何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他的教育妙招——“七分饱的妙用”。
适时教育:是适合学习时机的教育。过晚与抢早都是问题。学生的成熟度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太早学习常造成揠苗助长的后果,常可听到“不要输在起跑点上”这句话,慎始的重要性古有明训,问题是,赢在起点是否就是慎始或不失误?或者就能赢在终点?
适性教育、适量教育与适时教育三者合一才是因材施教的真义。三适连环,威力无穷,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