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我们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听张寿松教授《真实的基础教科研》有感

作者:雷静涛 文章来源:高坪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12-30 字体:

参加全县“领雁工程”骨干教师培训,有幸聆听了浙江教育学员张寿松教授的讲座。再见张教授,已是四年后的今天,还记得上大学时张教授的办公室就在我们班教室的旁边。当时张教授在函授班给我们上课,依然还记得张教授的课总是那么深入浅出,生动不已。而如今见到张老师,还是那么年轻,他的《真实的基础教科研》讲座更是让我们深深感叹。  

张老师用简单一个“忙”字开始了本次讲座,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教师们所处的进行教科研困境。从宏观再到微观,仔细分析了进行教科研的方式方法,并畅谈自己是如何进行科研的。讲座本身就已经无声无形地展示出一篇很好的论文,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和事例并举,浅显却直接地指出了科研的重要性且真的离老师不远,让我们真正领会到做教研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其中最让我受益的就是张教授的“三轮备课”理论。 张教授说到 “三轮备课”:1、扎扎实实备好第一轮。利用现有的资源,模仿别人的方法备课、上课,然后写下几点反思,随时细致地记下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单元考试后看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好等等。张教授称之为“有他无我境界”。2、删删减减备第二轮。针对第一轮备课中的反思备课,即把第一轮备课、上课中发现的问题尽量在第二轮备课、上课中改善、解决。其实是在别人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想,张教授称之为“有他有我境界”。3、轻轻松松备第三轮。有了前两轮的实践、反思,到第三轮备课时,重点、难点、学生学习现状、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老师都了然于胸,逐渐整理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思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张教授称之为“有我无他境界”。  

细细一想,其实这三轮备课就是一个科研的过程。因为你备课中发现问题后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从哪里着手改进?怎么改进?然后寻求改善或解决的方法,并且在实践中予以验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从科学教育的角度去分析,追求较为完善的教学形态。  

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活,作为新教师,我们或许还只是处于第一阶段的备课,更多的是在模仿别人的方法备课、上课。我们停留在单纯的模仿的基础上比较多,而认真细致的去反思,细致的记录学生出现的问题等做的远远不够,即使去做,没有坚持下来,更没有保存下来。试想,要是当初我们从新教师开始,从一年级第一轮开始就这么做,我想等我们一轮教下来以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长此以往,我们会对教材会吃得更透,今后执教新课程也将游刃有余。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懂得积累,那么我也一定会收获一笔丰厚的教学财富。都说心动不如行动,有好的思想的引领,我也要试着开始将张教授的三轮备课的好方法运用到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另外,张教授还讲到了真实教科研的其他五大策略:1、基于学科教材的基础教科研。2、基于教学过程的基础教科研。3、基于阅读的基础教科研。4、基于实际问题的基础教科研。5、基于积累的基础教科研。 原来以为教科研像天上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及,哪里知道教科研原来如此简单。听了张寿松教授的报告我们深深感叹。  

张教授的讲座内容很丰富,一天的实时也觉得过的很快。听完张教授的讲座,每位老师都有所收获。都说一种勤勉的态度,一种坚持的韧劲加一上种开阔的眼光,我们的教科研工作才会有新的飞跃,而我在这条道路上这是个出行者,今后我将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像张教授说的那样做到“我们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期待自己能天天有进步!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