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雁之旅(四)
来到浙师大学习的日子里总是听不同的教授提起王尚文教授,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教授啊?居然能使这么多的教授赞不绝口。于是上网查阅了他的相关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居然是遂昌人,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有名。王尚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长期从事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多有建树,曾在《教育研究》、《北师大学报》、《语言教学与研究》、《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学习》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10篇,著有《语文教改的第三浪潮》、《语文教育学导论》、《语感论》、《对韵新编》等。在语文教材建设方面成绩斐然, 曾主编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的中学教师进修教材《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参与主编浙江师范大学版《初中语文课本》(实验本),《新语文读本》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他1997年获浙江省教育科研重大成果二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曾宪梓教师奖;2000年评为浙江省功勋教师。2002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其作了专题介绍。对这样一个遂昌籍语文界知名的教授却知之甚少,真为自己的无知汗颜!今天终于见到了王尚文教授的庐山真面目,终于聆听到了王教授激情迸射,真性流露的讲座。
王老师已经72高龄了,请他讲讲座,非一般人不行,我们的班主任再三交代了,要我们认真听,不能让王老师累着,主要不是给我们讲讲座,而是让我们讨论交流,然后让王老师指点。可是他却很执着,两个多小时将“语文是什么”的概念讲得有精有劲,时不时地站起身来,激动而兴奋地讲述着一个语文人毕生对语文的理解和执着,收获与体验,希望以及规诫,用真情与激情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王老师的率真让我们感动,王老师说:“一次,我到金华某个县级市参加初中听课讲座,讲座前十分钟休息,我思想斗争激烈,要不要讲真话?抽了烟,思想斗争后,终于说了真话:这堂课零分。因为老师选的教材是当时省编教材里的一篇文章,文章句子不通,逻辑不合,真是是非不分,美丑不辨。但最后,我还是用十分钟时间狠狠地指出了上课老师的优点。”王老师用亲身经历让我们知道了教材选的文章未必一定是好文章,我们不要跪在课本面前,不要跪在教材面前。
王老师对于当前语文教学的维艰之境也有个人的理解,他说:"语文教学之难,难在兴趣,兴趣是真正学习的原动力。教跟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鼓励表扬。有的老师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在作文的批改中要指出学生的优缺点。而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觉得只鼓励即可,只正面鼓励便完全可以达到目的,为什么还要批评。鼓励,我们只鼓励的他们的优点、长处、成果、创造,又不是鼓励他们的缺点、毛病。小学生需要鼓励,中学生需要,大学生也要,就连我这样的古稀老人也需要鼓励。老师和学生要相互鼓励,而且,学生是很愿意鼓励老师的,只可惜老师太吝啬,很是舍不得鼓励学生,生怕出乱子。当然,其实质还是对学生的爱不够深。只要将对学生的态度和对自己孩子的态度比较一下就可以明白了。自己的孩子怎么也是优秀的,漂亮的,有特点的,这一点上女老师可能相较男老师更明显一点。”
稍顿之后他举了个例子。一位小学生写作文,写到老鼠撞墙之后,不醒鼠事。老师批语:不合文法,生造词语。他情绪非常激动,用手劲劲地拍着讲案说:“这哪里不合文法了?有这样的文法吗?老鼠撞墙非要写成'不省人事'才合文法吗?在这样的语意环境中将‘不省人事’自然改为'不省鼠事',体现出孩子多么非凡的智慧与创造力,结果老师的一句评语将他生生地按灭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稍稍平静一下,他接着说,“规范与创新的确是矛盾的,但老师应该明白如何能够做到统一。”同时他还说到当前各个学科教师抢时间的问题,他劝告我们语文老师要劝解学生全面发展,不要与其他老师争时间,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是拉不出距离的。
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作为一个语文人对语文的执着追求。60岁该颐养天年了,然而,他还是选择了继续前行,在别人的不解与困惑中又辉煌灿烂了十年。直到2008年,他70岁,这下可以说是真正“退休”了,也可以彻底休整一下了吧。可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曾经非常喜欢古代文学,然而在古代文学方面却没有丝毫建树,于是总觉得缺古代文学老师一份像样的作业。怎么办?补。于是洋洋洒洒的编写《后唐宋体诗话》的工作又浩浩荡荡地展开了,直到《名作欣赏》2010年第10期答应将他的《后唐宋体诗话》全文刊载。
后记:王尚文教授看到我们几个遂昌籍的学员很是激动,邀请我们共进午餐。席中,王老师很真诚的对我们说:“现今社会,书籍是最好的灵丹妙药,读书就是在摄取这些灵丹妙药。生活中千种万种诱惑把你往下拉,只有读书能将你拯救出俗世,拯救出苦海。”他还说:“现在台湾香港已经开始出现“杀校”,若干年后我们大陆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读书也是为了更好的保住饭碗,今后的竞争肯定是实力的竞争。”说起遂昌,王老师有很深的家乡情结,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家乡的赞叹和热爱,他说每年的暑假都是在遂昌白马山度过的,他的《后唐宋体诗话》也是在那里完稿的。我们也为遂昌有这样一个教授而感到自豪!
王老师已经72高龄了,请他讲讲座,非一般人不行,我们的班主任再三交代了,要我们认真听,不能让王老师累着,主要不是给我们讲讲座,而是让我们讨论交流,然后让王老师指点。可是他却很执着,两个多小时将“语文是什么”的概念讲得有精有劲,时不时地站起身来,激动而兴奋地讲述着一个语文人毕生对语文的理解和执着,收获与体验,希望以及规诫,用真情与激情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王老师的率真让我们感动,王老师说:“一次,我到金华某个县级市参加初中听课讲座,讲座前十分钟休息,我思想斗争激烈,要不要讲真话?抽了烟,思想斗争后,终于说了真话:这堂课零分。因为老师选的教材是当时省编教材里的一篇文章,文章句子不通,逻辑不合,真是是非不分,美丑不辨。但最后,我还是用十分钟时间狠狠地指出了上课老师的优点。”王老师用亲身经历让我们知道了教材选的文章未必一定是好文章,我们不要跪在课本面前,不要跪在教材面前。
王老师对于当前语文教学的维艰之境也有个人的理解,他说:"语文教学之难,难在兴趣,兴趣是真正学习的原动力。教跟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鼓励表扬。有的老师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在作文的批改中要指出学生的优缺点。而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觉得只鼓励即可,只正面鼓励便完全可以达到目的,为什么还要批评。鼓励,我们只鼓励的他们的优点、长处、成果、创造,又不是鼓励他们的缺点、毛病。小学生需要鼓励,中学生需要,大学生也要,就连我这样的古稀老人也需要鼓励。老师和学生要相互鼓励,而且,学生是很愿意鼓励老师的,只可惜老师太吝啬,很是舍不得鼓励学生,生怕出乱子。当然,其实质还是对学生的爱不够深。只要将对学生的态度和对自己孩子的态度比较一下就可以明白了。自己的孩子怎么也是优秀的,漂亮的,有特点的,这一点上女老师可能相较男老师更明显一点。”
稍顿之后他举了个例子。一位小学生写作文,写到老鼠撞墙之后,不醒鼠事。老师批语:不合文法,生造词语。他情绪非常激动,用手劲劲地拍着讲案说:“这哪里不合文法了?有这样的文法吗?老鼠撞墙非要写成'不省人事'才合文法吗?在这样的语意环境中将‘不省人事’自然改为'不省鼠事',体现出孩子多么非凡的智慧与创造力,结果老师的一句评语将他生生地按灭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稍稍平静一下,他接着说,“规范与创新的确是矛盾的,但老师应该明白如何能够做到统一。”同时他还说到当前各个学科教师抢时间的问题,他劝告我们语文老师要劝解学生全面发展,不要与其他老师争时间,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是拉不出距离的。
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作为一个语文人对语文的执着追求。60岁该颐养天年了,然而,他还是选择了继续前行,在别人的不解与困惑中又辉煌灿烂了十年。直到2008年,他70岁,这下可以说是真正“退休”了,也可以彻底休整一下了吧。可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曾经非常喜欢古代文学,然而在古代文学方面却没有丝毫建树,于是总觉得缺古代文学老师一份像样的作业。怎么办?补。于是洋洋洒洒的编写《后唐宋体诗话》的工作又浩浩荡荡地展开了,直到《名作欣赏》2010年第10期答应将他的《后唐宋体诗话》全文刊载。
后记:王尚文教授看到我们几个遂昌籍的学员很是激动,邀请我们共进午餐。席中,王老师很真诚的对我们说:“现今社会,书籍是最好的灵丹妙药,读书就是在摄取这些灵丹妙药。生活中千种万种诱惑把你往下拉,只有读书能将你拯救出俗世,拯救出苦海。”他还说:“现在台湾香港已经开始出现“杀校”,若干年后我们大陆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读书也是为了更好的保住饭碗,今后的竞争肯定是实力的竞争。”说起遂昌,王老师有很深的家乡情结,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家乡的赞叹和热爱,他说每年的暑假都是在遂昌白马山度过的,他的《后唐宋体诗话》也是在那里完稿的。我们也为遂昌有这样一个教授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