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新世纪实验小学学习——走进课堂

作者:严家辉 文章来源:蔡源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12-08 字体: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习方式是以科学探究为主。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已成为科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听了师傅巫继鸣老师的两节课《声音的传播》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让我感悟甚多。  

一、整洁的实验室  

上课前,我便来到了他们的实验室。整齐:8张实验桌两边各4张摆开,每张桌下整整齐齐地放着4条椅子,中间是水槽,水槽边平整的铺着毛巾。洁净:无论是桌椅还是地面水槽里都没有一片纸屑。  

二、良好的上课习惯  

上课铃响后,学生们在走廊上快速排好队伍,待巫老师走进教师后,学生们才进入教室并有序地按小组就坐。每位学生都自觉地把书本、作业本和实验工具放在桌下等待老师讲课。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  

在《声音的传播》这节课中,巫老师始终以自主探究贯穿整堂课,先让小组成员讨论提出猜想和假设:声音是怎样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然后提出实验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再让学生们动手实验,每个人都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亲身感受探究实验带来的乐趣,实现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最后让学生们交流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中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由于只有一个音叉,不能让每组同学都自己做实验,只能老师做演示实验。本以为巫老师会在讲台上演示给全班学生看,可出乎我的料想,巫老师一组一组的演示给每组的学生看并叫他们认真做好观察记录。每演示一次,“鼓膜”上的盐就会被振掉下来,巫老师又不厌其烦的加上一些盐,就这样耐心地演示了8次。课后巫老师对我说:“虽然演示了8次,花了较长时间,但是花这些时间能让每一位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实验过程和现象,是非常值得的。虽然这节课没有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探究实验,可老师要为他们创造条件”  

有许多老师都会埋怨科学课的实验器材没有、不全、准备不起来……是真的没有还是没有认真去准备呢?校园里的一块砖、一片瓦、一张废纸、一片落叶这些都是我们的实验器材啊!这些器材不会主动走到我们的面前,而是要我们去寻找、去发现的。  

多么让人沉思的一句话呀——“老师要为学生创造出条件!”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