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领雁之旅(三)

作者:杨春红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11-29 字体:

1122日开始,我们进入了实践阶段,具体的任务就是每三个人为一组进行“同课异构”,课文的内容是根据所在学校的教学进度由指导老师指定的。我们五年级组同课异构的是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教学一开始,我教学一开始,我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要求学生和我一起书写“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普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并激情导入:从这里看,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座怎样的皇家园林?(学生答:这是一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采用这样导入,首先给学生的情感基调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首先让学生打开课文,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边想:这是一座( )的圆明园?请学生用书上的词语来形容这座皇家园林,顺势解释“举世闻名”。接着紧扣课文重点,体悟情感,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宏伟建筑)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珍贵文物)圆明园还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布局精妙)这个过程是随机教学的。感受第二段“布局之精妙”,请学生找出哪个词既能说明圆明园布局之精妙,又能说明园林之众多?(众星拱月)这里“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圆明园的设计真可谓是匠心独运。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感受第四段“文物之珍贵”,让找找圆明园里收藏着哪些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谁能用“有……有……还有……”来说说。正因为圆明园收藏的文物之多,之久,之珍贵,“所以,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课件插入后半句。男女学生比赛朗读。感受第三段“建筑之宏伟”,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找一找这些句子中写园内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几个“有”?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学生自由读第3段)反馈(7个“有”)。圆明园的美景是写不尽、道不完的。来!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一起去看看这些诗情画意的“有”,这些奇珍异宝的“有”,这些宏伟建筑的“有”。(学生齐读)感悟第三段的重点句:“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追问:你想出来吗?为什么?谁想来体会体会在园中的感受?指名读。听了他的朗读,随着他的描述,漫步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看看这一个园林吗?欣赏了美景,倾听了音乐,在你的脑海里闪现了那些词?谁来说说。此时此刻,想必你也会有作者一般深刻的感受,来,再读一读这句话。  

顺势导入第三个环节:但是,同学们,你们读到的、看到的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早已化为灰烬了!早已烟消云散了!  

第三部分,揭题“毁灭”,激发情感。快速扫描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师生反馈:毁灭了。让学生反复读,体会侵略者的野蛮、贪婪、嚣张,体会当朝政府的腐败无能。  

第四部分,读诗写话,激荡感情。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了一片灰烬,一片废墟,面对着残砖败瓦,让我们的国人感慨万千,咱们一起来读读著名的爱国人士李大钊在80年前写的一首诗。读完理解了之后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写下来。  

在陌生的环境中给一群陌生的学生上一堂这样高难度的课文对自己来说真的是一种挑战。上课之前,觉得自己的设计还是挺好的,上了之后才发现,存在的问题还很多。首先,对文本的解读不够,长期在江滨小学担任教师成长指导的语文专家姚老师说,一个老师对能文本的解读到多少,就能引领学生学到多少。其实,在学生朗读圆明园宏伟的建筑这一段时,已经有很多学生读出了建筑的宏伟的感觉,可是我却忽视了继续追问,未能顺势将学生带入那种圆明园的美、大、珍宝多中,将这种课堂生成的东西忽略了,同时也忽略了情感,忽略了美,如果当时能顺势问:“这种美是谁创造的?你想到了什么?”可能后面学习第五自然段时,学生的情感就能出来了。其次,当引导学生学习“凡是、统统、任意”时,也忽略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挖掘,因此学生的情感很难达到水到渠成。如果能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两个自然段进行对比读,学生“自豪”和“屈辱”的情感对比鲜明,那么就能激发出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也能激发学生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堂课催生了我和所有听课老师的深层思考:英法联军毁灭的究竟是什么?而他们永远也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圆明园这个符号带给我们的是怎样的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怎样把孩子们引领上一条个性充分发展的金光道?同时,也让我感受到,金华市江滨小学的语文老师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的成长有像姚老师那样专业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在引领。试想,如果当初当我们还是激情四射的新教师时,也能得到这样的专家的引领,我们的成长是否会是另一番情景?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