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数学情境教学课例反思

作者:罗海仙 万向中学 文章来源: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11-08 字体:

数学情境教学课例反思   

今天满怀激动地去母校----溪口中学上了“随机事件的概率”这堂课,引入课上我创设了如下现实情境:在二战中美国曾经宣布,一名优秀数学家的作用超过10个师的兵力。这句话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来历,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卫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搞的盟军焦头烂额。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运用概率分析后认为,舰队与敌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建议美国海军将舰队的编队规模增大。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在集合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奇迹出现了:盟军舰队遭袭被击沉的概率由原来的25%下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你知道是什么原因使盟军舰队遭袭被击沉的概率减少吗?  

作为新老师我本以为这个情境趣味性很强,也可以用来说明数学的应用价值,可以说是一个很生活化的数学例子,可是课后回想才发现,拿它在这堂概率课上当引入,几乎前面所有的内容都与本节课无关, 干扰的信息过多,导致课堂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中,远离了本节课的主题,同时案例的引入时间过长大大降低了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事后我想,对于“数学生活化”的提法,我们很多教师(包括我自己)的理解出现了偏差,甚至走入极端,认为数学情境的创设应该完全的生活化,没有一点的数学成分,以致忽略了数学的内涵,往往让学生摸不着头,提炼不出数学问题;有的甚至没有关注学生有没学到知识,而是关心这节课有没联系生活实际,对纯数学情境避而远之。

虽然数学源于生活但它并不等同于生活,有时候纯数学情境比生活中的例子更能说明问题,例如很多结论的形成是在已有的结论上通过纯粹的数学推理得到,让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通过类比等方法获得新知识的同时,也体会数学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情感体验,而且并不是每个结论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因而不能一味的追求现实性和趣味性盲目地创设情境,忽略了如何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