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小学语文领雁培训反思
愿做一颗与生同长的常青树
有幸赶上了省级小学语文领雁培训的末班车,有了与各县市教师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有了外出洗脑、换脑的机会,有了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机会。现将第一周的学习反思与大家共享、共勉。
周一报到,入住。
周二开班典礼后马上进入了培训课程,钱旭升教授给我们上的《校本教研视野下的科研选题》,他的课让我更明确了什么是校本教研,即通俗地讲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特征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 明确了这些,对于我们今后不论开展教研活动,还是写论文、申报课题都必须更关注课堂,选题必须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切实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
周三是张振新教授上的《画说“心理”》,通过一张张画片,结合他的讲解,让我重新认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心理学家,了解了心理学发展的过程,同时对我们古人的造字组词油然地敬佩。例如“学习”的由来:“学”意为在一间房子里一个大人教一个小孩知识;雏鹰谓之“羽”,“习”意为小鹰尝试离开巢穴练习飞行。中国古人的“学习”包含了“知”与“行”的辨证统一,体现了中国人高度的智慧。
周四是黄宝富教授上的《<镜与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他的课主要以电影为素材,听起来很轻松,没有一点精神负担,还不时让我们欣赏精彩片段。但无意间让我们感觉到我们除了工作外,还有不可或缺的文艺生活。因为工作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但不是全部,它是谋生手段。所以我们每天要与文化产生一点关系,不要被工作淹没,要让生命得到诗意的栖居。我想这也是我们给自己充电的其中一种方式吧!
周五是郑逸农教授上的《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郑逸农教授通过他的新发表的论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在教学目标上,应该围绕培养“语文人”来进行;在教学途径上,应扣住语言,尤其是语言形式来展开;在教学策略上,应少教多学,少练多读。同时通过他的“非指示性”语文教学实践,让我们认识到不论在师生作用的定位上、在学生成长的定位上,还是在教学设计上等等,都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独立的、能自主判断、自主成长的人,致力于让学生自主成长。
最后用这样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我们教师不是只有付出的春蚕和蜡烛,而是在付出的同时继续与生同长的一颗常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