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语文课有感
10月15至16日,我有幸到实验小学参加了省“百人千场”名师送教活动,聆听了8位名师的课和四位专家的讲座。这次听课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课堂上那些老师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深厚丰富的教学语言,深深地折服了我,感触颇深:
名师不愧为名师,听他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置身于课 堂教学中,他们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下面谈谈自己对这次听课的一点点体会。
1、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
教学语言的确是一门值得我们潜心研究的艺术,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能把学生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如方建兰老师执教的《毛和盾的集合 》这堂课中,她的声音时而平缓,时而激昂,时而激情飞扬,她的语言影响大家,使教师、学生情感产生了共鸣。全场老师都沉浸其中。方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带领同学进入课堂,立刻消除了学生与陌生老师的紧张感,同学们能快速的融入到学习之中,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2、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 的作用
严丽萍老师上的二年级《四季的脚步》一课,整堂课轻松、自然。她那富有亲和力的声音,那亲切而温柔的姿态,就连每个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心情舒畅。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以师为尊的角色,首要的一点是让课堂成为平等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放权给孩子,同时也要给孩子热情的鼓励。严老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偶尔回答错时的安慰和鼓励,孩子答对时的慷慨奖励,整个课堂在轻松愉快的学习 气氛中,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让我觉得孩子们能在这种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应该是一种享受。
3、以读代讲,体现语文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在这次鲍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这一课上就有明显的体现。《伯牙绝弦》是人教版新课程六年级课文中的一篇文言文,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整堂课,鲍老师以读代讲,从刚开始接触课文时读三遍,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有节奏,有韵味,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引读,配乐读等,课堂上,鲍老师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在读中感受伯牙与子期的友情,在读中感悟知音难觅的情感。每一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牵引,那就是鲍老师所抓住的 感情线——伯牙与子期的琴心相融、心心相通。老师肯花大力气去引导学生诵读古文,读得自然,读得有法。在不经意间,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
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 一次提高,也是促进,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很重要,需多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