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上周六,与往常不同的是,我没有在家休息,而是与众多的语文教师一起集中在实验小学听课。一堂堂精彩的课,一个个耐人寻味的讲座,让我觉得这个周六过得非常充实,非常有意义。特别是杭州拱宸桥小学的吴文奇老师的《假如没有灰尘》让我受益匪浅。
听课的前几天,我也刚刚上了这堂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且是一篇说明文。根据单元学习的重点——“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于是在整体感知课文后,我就把整堂课的知识罗列成了一个表格,让学生默读后自己填一填。上完课后,我就感觉到整堂课中对于语文该有的语言形式的训练非常缺少,所以一直很困惑:这类文章到底该怎么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呢?
听了吴文奇老师的课,让我感到豁然开朗。特别是他浓浓的语文味,让人震撼。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我觉得他的语文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寓词语教学于语境中
传统的生字词语的教学习惯于放在一起集中认识,这样的教学既有优点但也存在缺点,比如时间长了学生会觉得很单调,容易疲倦。吴老师在词语的教学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寓词语教学于具体的语境中。如讲到灰尘的吸湿性能时,把“湿漉漉”与“湿”进行程度上的比较,便于学生理解;再如,用手势表演理解了“百万分之一毫米”之后,引出了灰尘中的“庞然大物”,从“庞”的字形解释“庞”,再通过与前者的对比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二、注重语言形式的训练
说明文枯燥乏味,一般学生都不喜欢。除了说明要点、说明方法以外,语言形式的训练很难处理。吴老师却做到了。在讲到灰尘的大小时,他先引用原文,再补充一段话进行比较,突出说明文语言的精炼性。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对学生进行了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来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再如,“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通过闭眼感受,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胜过了教师的泛泛而谈。
通过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要敢于向每一种课型挑战;除了教师必备的高超素质外,教师要备好一堂课,更深入地专研教材,对教材进行重组;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让我们记住,“语言的才是最好的,要用语言的方法解决语文教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