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百人千场”听课有感
10月15、16日,有幸参加了“百人千场”送教活动,聆听了8位老师的精彩教学以及汪潮教授等人的讲座,获益匪浅。
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可谓是百花齐放,一直觉得,语文真的很难教,每个人对于语文教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你觉得该这样教,他觉得该那样教,“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语文老师眼里有一千种语文教学模式。所以陷入了迷茫,语文,到底该怎么教?到底该教什么?听了汪潮教授的《语文意识》讲座,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汪潮教授的一些理念,我觉得确确实实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该认真的思考,落实到语文课堂当中。记得听过一位老师执教《赠汪伦》,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踏歌”,采用让学生拍手踏足唱《郊游》,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踏歌。这种形式很活泼,学生参与面广,课堂气氛也调动的很好,也能形象的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踏歌”,可听着觉得不是味儿,总感觉这么一来,古诗意境全无。正如汪教授说的“语言才是最好的。要用语文的方式解决语文教学问题”,语文课上,唱歌跳舞做游戏,偶尔为之未尝不可,但是这些元素的加入,总会让人感觉语文课上的语文味就少了。生字词的教学,是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现在基本的模式就是初读课文,然后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练读,在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等,经常听到一些老师说,生字词感觉怎么教都很枯燥。汪教授就提出了要在“三境”(情境、语境、心境)中学语文。生字词也应该在具体的语境中去学习。汪潮教授还说了许多理念,如“语文课堂要把听说降下来,读控制住,写挤进去”“要构建习作为本的语文教学体系”,今后的语文教学,我亦将以此为目标,切实的提高学生的写字,写作能力,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写好字,读好书,写好文”。
两天的活动很短,但是值得“消化”的东西很多,几位老师的课值得我们静静思考,细细揣摩,争取让自己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