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有感于教师的语言艺术

作者:吴伟芽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10-19 字体:

有感于教师的语言艺术  

新世纪实验学校 吴伟芽  

两天时间聆听了八堂课,四个讲座,感受到特级、优秀教师生动的教学设计,机智的教学语言,丰厚的文化底蕴,使我受益颇多。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教师的语言艺术了。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动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在这八堂客课的各个环节中,都闪烁着其独特的魅力。  

一、达意及情的准确性。  

 吴文奇 老师自身的语言准确生动,处处充满着激情与智慧,体现对学生语言的关怀。《假如没有灰尘》一课中,各个环节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例如:在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简单的语言完成填空,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读文章、概括的能力,另一方面体会到了说明文的简洁性。紧接着的出示(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眼),说说为什么不能将蓝色的词语去掉的教学。虽然,我们平时也是这样教的,但学生往往说个大概,而 吴 老师用其启发式的语言,幽默的引导学生说了出来,看得出来学生是真的体会到了说明文的用词准确性了。这个环节跟上面的环节一呼应,不正是说明文的两大特色:简洁和准确性嘛!在教师准确深入的分析中,循循善诱,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了说明文的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情感。  

二、绘声绘色的感染力。  

语文课要想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绘声绘色的语言起重要的作用。严丽萍就给我们很好的示范,她在上《四季的脚步》时,语气、神态,或“怡然称快”、或“怡然自得”、或“呀然一惊”,教师讲的抑扬顿挫,学生学的摇头晃脑,师生乐在其中。事实证明,语文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可谓一箭双雕啊!  

三、含蓄幽默的趣味性。  

优秀的语文教师无不具有含蓄幽默的语言风格。譬如 方建兰 老 师 老师最大的优点就是语言幽默风趣,《矛和盾的集合》,本身是一篇科学性较强的文章,而她却上的是有滋有味,听她的课却犹如在听评书,最为激动的地方是一位孩子完整讲到矛和盾的优点时,她竟然把那位学生一个劲儿的抱了起来,没有丝毫的装饰,全场欢笑雀跃起来,后来的课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正是教师的风趣幽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营造了轻松的课堂。  

四、辞约意丰的凝炼性。  

最为惊叹的是 鲍 老师上的《伯牙绝弦》,他的语言干净、凝炼,“读到哪个字,就觉得是文言文了?”“还有哪个字,觉得是文言文?”“一定读出了两个主人公”……就这样教师简单地点拨,学生从教师精炼的语言中把握住每句话、每个环节的重点。领悟却非常透彻,愉悦地读懂了文言文,真切的感受到伯牙与钟子期的纯真的友谊。由此看来,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用凝炼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吸收能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  

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借此来“粘”住学生,让他们随着我们的教学语言展开激情的双翼,在语文的碧海蓝天中自由地翱翔。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