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小学语文教师”
我是小学语文教师
新路湾小学 雷丽梅
“小学语文教师”这个特定的称谓赋予了我们特殊的使命。汪潮教授的讲座《语文意识》让我明白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首先姓“语”,我们从事的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传授;其次,我们还姓“小”,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儿童,语文课要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语言的脚印。这就是我们的任务。
这次活动没有给老师们套上固定的缰绳,上课的老师各显千秋,给我们送上了满汉全席。听名师上课就是一种享受。写作是我的薄弱环节,是我最怕上的课,听了倪静川老师的《学写儿童诗》让我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原来写诗也能让孩子们这么喜欢,我怎么就没有发现呢?简简单单的一个圆,再也普通不过了,而倪老师却能从中捕捉到孩子们爱写、能写的内容,可见她是一个多么善于思考,多么用心教育的人啊!也正是这份心,学生才能写出“月亮像月饼,香香的,甜甜的,一口吃掉它,月亮就跑进肚子里了。”这么富有童心、童趣的儿歌。特级教师严丽萍执教的《四季的脚步》又给我们送上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给我们指明了该如何去上好一堂选学课文。选学课文可以把孩子们以前学的,甚至以后学的和本课内容有关的串成一条线,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整理和巩固,还可以让学生仿写其中一些优美的句子。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小学教育的核心是儿童,离开了儿童,再多的荣誉和奖杯都是空架子。所以,文本解读首先要问自己是否吃透了学生,只有吃透了教材,吃透了学生,吃透了自己,才能上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季科平老师上的《给予是快乐的》,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原来教孩子概括段落大意也可以这么轻松,几个简简单单的人物,加上几个简简单单的动作,让孩子轻松的把文章的大意概括出来了,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虽然,他们的课不尽相同,但也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把写作带进了课堂,把积累带进了课堂。
总之,这次活动的每堂课,每个讲座都非常精彩。但是,这“大餐”有些丰盛,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消化。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小学语文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