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有感
10月15、16日,参加了在实验小学举行的省“百人千场”名师送教活动。两天时间听了八节课和四个讲座。这对我来说又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名师的课堂带给我的是他们的教学实践引领,专家的讲座带给我的是语文教学的理念引领。我用文字记下我的收获和思考。
收获一:明白语文课就得上成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汪潮教授在《语文意识》的讲座中具体的阐述了这个观点;特级教师赖正清老师的《语文教学的一角》阐述了语文课和思品课的不同,语文课就得坚持“语言文字”这一中心。虽然,我听了之后还没“消化”,还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但我想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去思考我上的语文课有没有语文味,从课堂,从备课中下工夫。
收获二:我感动名师于严丽萍老师的“孩子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借用严老师的一句话“心中似无课,满心满目皆学生的老师是最可爱的”,我想说“满心满目皆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我们的教育是为学生而教,学生的快乐、收获、经历、成长牵动着老师的心。我也喜欢严老师说的“一堂课要有公开课的准备,家常课的演绎”,我们虽然没有精力每堂课都按公开课的要求去准备,但可以一周选一课或者一个单元选一课。反思我的课堂,反思我的备课,我会有所进步。
收获三:我再一次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特级教师林乐珍老师在《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研制》的讲座中说我们更多应该考虑的是“学生需要我们教什么”。语文就是一个大杂烩,感觉什么都要教,那么什么才是我们该教的,什么才是学生要学的。我就在思考:这又给老师的备课提高了一个层次,从教什么到该教什么,考虑的因素多了,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就得合他们的“胃口”啊。让学生在课内学会学习,然后将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在读中提升语文能力。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抓紧。
收获四:有老师说听十节课不如自己上一节课,这句话我不反对。但我喜欢听课,所以每次听课我会找靠前的位置,这样可以听得清楚些,而且我会很认真的听完每节课和讲座。我觉得我听一节课,哪怕只有一点收获那也是值得的。鲍宗武老师的深厚文化底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倪静川老师以圆为话题一步步引导着学生写儿童诗;严丽萍老师的四季让人身临其境;孙琍老师的掌声多次在教室响起;季科平老师的课堂给予我的是快乐;吴文奇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仿佛还在耳畔回响;林乐珍老师的词语积累教学的无痕令我赞叹;方建兰老师的亲和力让我羡慕。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会思考:如果在我的班级里上学生会是什么接受程度,内容是不是适合,这堂课的设计有什么可取之处等等。一次反思的过程就是一次提升的过程。所以我很庆幸我没有错过这次机会。
两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两天的学习留给我的是什么,还得去好好消化。作为一个农村老师,面对的是自然化形成的小班,人数少,但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并不好,加上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该怎么做?“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感谢这次的学习,又让我对我的工作和事业增添了一份信心。
收获一:明白语文课就得上成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汪潮教授在《语文意识》的讲座中具体的阐述了这个观点;特级教师赖正清老师的《语文教学的一角》阐述了语文课和思品课的不同,语文课就得坚持“语言文字”这一中心。虽然,我听了之后还没“消化”,还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但我想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去思考我上的语文课有没有语文味,从课堂,从备课中下工夫。
收获二:我感动名师于严丽萍老师的“孩子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借用严老师的一句话“心中似无课,满心满目皆学生的老师是最可爱的”,我想说“满心满目皆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我们的教育是为学生而教,学生的快乐、收获、经历、成长牵动着老师的心。我也喜欢严老师说的“一堂课要有公开课的准备,家常课的演绎”,我们虽然没有精力每堂课都按公开课的要求去准备,但可以一周选一课或者一个单元选一课。反思我的课堂,反思我的备课,我会有所进步。
收获三:我再一次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特级教师林乐珍老师在《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研制》的讲座中说我们更多应该考虑的是“学生需要我们教什么”。语文就是一个大杂烩,感觉什么都要教,那么什么才是我们该教的,什么才是学生要学的。我就在思考:这又给老师的备课提高了一个层次,从教什么到该教什么,考虑的因素多了,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就得合他们的“胃口”啊。让学生在课内学会学习,然后将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在读中提升语文能力。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抓紧。
收获四:有老师说听十节课不如自己上一节课,这句话我不反对。但我喜欢听课,所以每次听课我会找靠前的位置,这样可以听得清楚些,而且我会很认真的听完每节课和讲座。我觉得我听一节课,哪怕只有一点收获那也是值得的。鲍宗武老师的深厚文化底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倪静川老师以圆为话题一步步引导着学生写儿童诗;严丽萍老师的四季让人身临其境;孙琍老师的掌声多次在教室响起;季科平老师的课堂给予我的是快乐;吴文奇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仿佛还在耳畔回响;林乐珍老师的词语积累教学的无痕令我赞叹;方建兰老师的亲和力让我羡慕。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会思考:如果在我的班级里上学生会是什么接受程度,内容是不是适合,这堂课的设计有什么可取之处等等。一次反思的过程就是一次提升的过程。所以我很庆幸我没有错过这次机会。
两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两天的学习留给我的是什么,还得去好好消化。作为一个农村老师,面对的是自然化形成的小班,人数少,但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并不好,加上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该怎么做?“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感谢这次的学习,又让我对我的工作和事业增添了一份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