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人师的感悟
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历经层层的选拔,于2009年八月我终于考入了遂昌县的教师队伍。初为人师的我激动过,感动过,茫然过,迷惑过,但每一天都积极而充实的过着。感触很多,想以满腔的激情写下华丽而极有感情的文字,思来想去,苦于自己找不出优美的辞藻,只好以最贴近生活的言语来说说心里的感触,或许这才是最真实的最想说的。
刚从事教师工作的前几个星期,工作是那么的繁忙和不适应。学校让我接学校最难带的班的班主任工作,对于我这样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来说,上好课尚且很大压力了,现在还要做班主任,我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班级管理方面,我感到很困惑,学生是那样的难以“驾驭”。明确规定不能在班级吃零食,但吃零食现象是屡见不鲜,更有甚者把零食袋扔到讲台上;学校、班主任三申五令晚就寝后不准说话,但学生夜聊现象却还是十分的严重,影响白天的上课……
记得第一次走进教室,那种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可以说是喜忧交加。喜的是能在一个公办学校做教师,又有这么多学生称呼自己为老师;忧的是如何快速的进入教师角色,如何上好自己的课。第一节课我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教条(主要归结为上课要认真听讲,作业要及时完成),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师生活我发现文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因为不认真上课,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总是存在。我感触到学生很难“教”。记得科学教研室翁老师和学校领导听完我的第一节课后,给我提了很多意见和鼓励的话。我把这些话深深记在了心中,经过了几个星期的摸索,学习及老教师的帮助,我基本能够掌握学生在课堂的动态和心理,也能够带动学生一起去研究问题。我发现要想上好自己的课首先要认真做好备课准备,课前准备要充足。再就是课堂要有特色,这样才能更有吸引力。平时也要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其他教师上课的方法,不懂就要及时地去请教“师傅”。
经过了半年多的教师生涯,我总结了这样的一点认识:教师起到的是一个引导的作用,而不是强行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课堂要以学生的思考为主,带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毕竟是老师,不能和学生完全“平等”,否则就会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
这是我工作以来的一点不成熟的认识,今后需要学习的路还很长,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掌握上课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在培育下一代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