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人师的感悟
作为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深受新课程理念的熏陶,缺乏的是社会实践,对于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不了解,对于怎样更好地教育学生,这些都是我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学年我承担六年级二班的数学、五年级的科学等课程,对于数学和科学两门课程来说,我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钻研、探讨。对于我的专业——小学数学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真正体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为先,做人为本”这十六个字的分量,领悟到成为教师不容易,想作一名好老师更不容易。
在教学中,我发现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量题目的训练,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40分钟的课堂教学经常都是你说我说,而减少了很多必要的练习,但在进行了一个阶段时间之后,大家发现学生们的思维虽然活跃起来了,显得热热闹闹,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必要的练习,有不少学生对算理并不理解,结果计算错误率偏高了,不少学生的计算速度也大大降低。特别是单位换算题型多样,容易出错。他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掌握起来非常困难。那么,单位换算教学应该如何做才能扎实而不失灵活,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本人总结了如下两点:
(一)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机会,同时,数学教学应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例如:在复习强化长度单位的换算时,设计了一种比较联系生活、容易熟记的方法,如“1米=( )分米”,米相对与分米是大,分米就为小的,即大换算为小的用乘,相反,小换算为大的用除,因为“大”的撇捺像“×”,“小”字的两点“÷” ,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住,而且计算效率也有很大的提高。
(二)在错误中不断提升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
单位换算中,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不是抄错单位了,就是忘了单位之间的进率了,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因此,课堂作业我总是坚持进行面批,每每批到错题,我常会多问学生一句:“来,检查一下,你这题哪里错了?”
以上两点是我这么久来总结出来的对于单位换算教学的建议。作为数学教育来说,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变以往例题单一的呈现方式,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作为一名新教师应多钻研教材,多钻研学生,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