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松 不动摇 不言弃
近年来,我常在不同的场合反复讲,我们办学应当:“理直气壮讲质量,立足课堂抓质量,生动活泼促发展,因校制宜创特色。”这次到新昌学习考察后,我仍然想重复一下我一直在讲的三句话,并以此作为我的学习感想。
一、咬定质量不放松
1.抓质量要讲科学
科学抓质量,我认为必须坚持三个不动摇。
(1)立足课堂教学,狠抓教学质量不动摇
我一直认为:抓素质教育要立足课堂,离开课堂教学,就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我们必须立足课堂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功底。复旦附中就长期坚持:“不管外面刮什么风,关起门来搞自己的”;“集中精力抓第一课堂,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不放松”;“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遂昌讲“唯课是大”,也是这个意思。“唯课是大”突出任何时候都不冲击课堂教学。倡导教为学服务,教为解决学生的问题而教,决不把学生宝贵的时间让我们的老师合理合法的浪费掉。强调认真抓好各科第一轮教学;精心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研究试题,让老师们体会国家对学科教学的要求,让各年级的教师及时了解考试改革的动向。奉行“真理是朴素的”。不简单的追求课堂教学表面的热闹,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潜心体会文本。主张千万不要把学生教浮躁了,要追求宁静致远,心无杂念,专心思考,刻苦钻研。所以,我们反对华而不实,摒弃任何形式主义,坚持朴实的教学风格,真正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知识殿堂,培养扎实的认知、思维、记忆和表达能力,求得最高的教学目标达成度。
(2)丰富学生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不动摇
教育要为学生的人生幸福奠定基础,就要让学生有爱好、有自己的兴趣。现在有的大学生假期回家,就是睡觉、上网。为什么?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从小生活单一,失去了爱好。这样,他们的一生会幸福吗?所以我常说:
——要把童年还给孩子。现在的孩子实在是太苦了。有人笑称,全世界的孩子就我们中国的孩子最苦。起那么早,睡那么晚,承受那么大的心理压力,一天到晚被逼得喘不过气来。天津有一个孩子曾经跟老师拍桌子,老师老是批评他,最后他给老师拍桌子:“这个学习谁发明的?老子不干了!”有专家说:给教育一些闲暇。冰心老人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胡锦涛总书记对全国少年儿童提出“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希望,期望我们要以儿童为本,把“快乐”的理念融入教育活动中。以“童趣”为标准,让学生在学校里寻找快乐,发现快乐,享受快乐,享受教育的幸福,这是我们要追求的一种境界。
——要让学生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人最幸福的事是让他喜欢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业余时间、精力有所寄托。每个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长道路,让他喜欢一样,会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快乐,这很重要。所以我们要重视美育,因为美育是一种直抵心灵的教育。要以艺术教育为载体,强调以美启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导行,让每一个学生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3)养成良好习惯,着眼学生长远发展不动摇。
省教研员来遂昌调研时指出,我们学校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人人关注习惯。我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文明是打小炼成的》,文中写到:
“美国孩子从进幼儿园大班,上小学起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坦白地说,如果以中国的标准来衡量,美国孩子在二年级以前学的文化知识少得可怜,一位数加减法做不利索的不止一两个人,但学校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培养却毫不含糊。
学生入学的头几周,老师会带他们去学校的每个地方熟悉环境,教他们该如何排队,领号拿中饭,如何用厕所,如何使用图书馆来借书、还书,以及乘坐校车的步骤、程序、规则,教室里每天的正常运作程序……更是不厌其烦地再三讲解,组织学生操练。如果在我们这儿,一定会心疼:这么多时间就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了!渐渐地我明白了,正是因为这番苦心,从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中,孩子们学到了许多生活常识,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美国低年级小学生有许多手工课、画图课,经常把桌子上、凳子上弄得很乱很脏,美国老师一定让他们自己清理干净,直到老师满意为止。
美国学校还明文规定孩子不许说脏话,如果说了下流话,那是要被直接送进校长室的。美国老师还告诉学生:咳嗽、打哈欠、打嗝、打喷嚏乃至放屁都必须说‘(劳驾)’。孩子们吃饭更要讲究排队。如果队排不整齐,老师不会带着孩子们去食堂。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知道进出门要注意自己的身后,从不会‘砰’的一声把门关上,而是自觉地为后几步的人推住门,直到后面的人走过来为止。小学生们更是以能替老师把门而自豪。”
文中所讲的,看似日常细节,实则是人生大事。由此,我想到南开中学入口处大镜子上面,镌刻着的张伯苓校长请严范孙先生手书的四十字箴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
可见,明智的教育人都是非常注重习惯培养的。所以,我们必须像新昌中学坚持二十余年抓“一日三整”一样,切实抓好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规范。这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需要,更是造就一种对制度一丝不苟的严谨气质和对工作一抓到底的执着精神的需要。
2.抓质量要讲常规
(1)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2)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3)精心布置和批改作业。作业布置要分层:要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待优生吃得了。教师要做到“四必”:发必收、收必批、批必评、错必纠。切实落实刘希平厅长提出的“建立和推广学生作业教师精选、先做、全批制度”。批改作业,教师要建立错题本,抓好纠错率,争取使学生会做的题都能做对。
(4)精心安排学科活动。每个学科教师都要善于组织学科活动,让学科活动、学科比赛和各种学生社团活动成为教师抓教学质量的宝贵资源。
(5)精心进行质量分析。强调考试的目的不是得出一个分数,排出一个名次,而是发现教与学的问题,加大各种检测的成绩分析和跟踪工作,帮助教师找出成绩与不足。
3.抓质量要讲实效
陈云同志曾讲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洋思中学的蔡校长有一句口头禅:怎样干好,就怎样干。我也十分崇尚“猫论”。我觉得:我们很需要用务实的观点来指导教育工作。一切以效率为导向,从实际出发,怎么做有效,就怎么做。
二、狠抓学风不动摇
新昌中学的校训是:“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阔气比志气”。这让我想起一个成语:“天道酬勤”。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幸运女神”的垂青不是随机的,她总是钟情于“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奋斗者。必须让学生知道,学习需要刻苦再刻苦,虽然我们说学习依靠真正的理解,而不是“题海战术”,但做过的题目没有积累到一定数量,理解的能力就不可能发生飞跃。必须让学生知道,不能拿“粗心”当借口,学习、考试时必须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细心、认真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
三、关爱学生不言弃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陶行知说过这样一句话:“老百姓把孩子送进你学校,便在不知不觉中把整个家庭托给了学校。”我们要时时记住先生的教诲,时时记住教育的责任和自己的使命。
我曾在浙江日报上看到:北京海淀区人大附中的王金战老师,他从山东沂山、青岛,一路教到北京,他有两句话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一句是: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它不断的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另一句是:当了25年教师,干的时间越久,反而常感到后怕。是的,一个老师教的一个班就有50个学生,手下就是50个人的前程,牵涉到50个家庭的幸福。教师的失误,生产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废品,而是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培养一个孩子,需要多少人、多少年的努力,而毁掉一个孩子,可能就是一句话。一个教师就要这样诚惶诚恐、如履薄冰。
所以,我们要大力倡导——关爱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个学生。
1.爱,让孩子们更优秀
有一本书叫《海伦.凯勒的教育》,这本书全面展现了安妮.莎莉文卓有成效的教育理念,在美国影响巨大。
海伦.凯勒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她出生19个月时因疾病而成为盲聋哑残疾人。但是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她学会了读书写字,甚至学会了说话,20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哑人。不仅如此,她还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位著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终生致力于救助残疾人的事业,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并获得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也说:“19世纪有两个最值得关注的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美国《时代周刊》杂志也将她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在书中,我们自始至终都能呼吸到“爱”的芬芳。是爱,让海伦的原本黑暗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绚丽多姿;是爱,让海伦原本无声的世界变得莺歌燕语、悠扬悦耳;是爱,改变了海伦的一生,让她的人生变得璀璨精彩,魅力无穷。正因如此,海伦·凯勒充满了对恩师的深深感激,她深情地说:“正是我的老师开阔了我的眼界,给我带来了爱,带来了欢乐,给我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也正是她把一切美好的事物展现在我的面前,让我生活得充实、美满而有价值……她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我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同时属于她——无论是我的才能,还是我的希望和快乐,都来自她爱的点化……”
2.爱是不抛弃、不放弃
对此,江苏洋思中学是这样做的。
一是洋思人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八个大字写在洋思中学的教学楼上,也烙在洋思人的心坎上。从校长,到教师,到学生,都坚信这八个大字,而且洋思人说起这句话时,总是充满了自信心和责任感。十几年如一日,他们努力实践这样的教育理念。
二是洋思有个核心理念,就是人人都能学好。蔡校长对人人都能学好有个解释:(1)学生能不能成才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他自己学出来的。(2)教师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学。(3)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会了才叫完成教学任务。
三是洋思人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1)合理分班,调动竞争的力量。他们将后进生按照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平均分到20个班级,并分别与班主任签定“目标教育责任状”,定期对这些学生的转化情况进行验收,优者奖,劣者罚。(2)结对帮扶,调动合作的力量。班主任将这些学生安排到教室前排的位置,与优生同桌,结成学习对子。实行“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3)特别关注,调动情感的力量。课上老师提问最多的是这些学生,板演最多的是这些学生,释疑、点拨最多的是这些学生,课后谈心交流最多的还是这些学生。老师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全方位的人文关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以炽热的情感使过去备受老师冷落和同学歧视、家长打骂的后进生有了自尊、自信。每堂课自学后的提问,要从最后一名叫起。
这些做法,我们是可以借鉴的。
3.爱是一种坚守
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一家报纸曾刊登了一则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金盏花的启事,在当地一时引起轰动。高额的奖金让许多人趋之若鹜,但除了棕色的与金色的之外,白色的金盏花并没有被人培养成功。一段时间之后,这件事早被人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20年后的一天,当年那家刊登启事的园艺所收到了一封热情的应征信和100粒‘纯白金盏花’的种子。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寄种子的原来是一位年已古稀的老妇人。为了不让老妇人失望,人们将这些种子种下了。一年后,一大片纯白色的金盏花在微风中摇曳,让人瞠目结舌。
原来,老人是位爱花人。当她偶然看到那则启事后,便怦然心动。她的决定遭到了8个子女的一致反对。毕竟,一个连专家都无法完成的事,让一个压根儿就不懂遗传学的体弱老人去做,岂不是痴人说梦。
老人还是痴心不改,她将普通的金盏花种子撒下,从开出的金盏花中挑选颜色最淡的,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次年再从中选取颜色最淡的花的种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人的丈夫去世了,儿女远走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的事,但惟有种出白色金盏花的愿望在她的心中根深蒂固。
终于,在我们今天都知道的那个20年后的一天,她在那片园中看到了一朵如银如雪的白色金盏花,并获得100颗‘纯白金盏花’的种子。
有人说,机会需要等待。我认为这种等待是一种耐心,是一种坚持不懈的追求。当年那颗普通的种子啊,也许谁的手都曾捧过,只是大部分人都少了一份对希望之花的坚持与执着。我相信:即使是一粒最普通的种子,只要深深的种在心里,也能长出奇迹。”
所以,让我们谨记:“爱是教育的真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把关注每一个孩子、爱护每一个孩子作为教师的天职。以爱为标准,改变学校的管理行为,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最后,我想把《人民教育》上看到的一段话送给大家:“泰戈尔曾经说过:不是缒的打击,乃是水的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如果学生是石,那么教师就要做让石臻于完美的水。教育者只有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感化学生、暗示学生、引导学生、影响学生,给学生自我反思的机会、自我选择的空间、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才能唤醒良知……只有以爱作为出发点,真诚的沟通,信任学生,使学生信任,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才有可能让他们在温暖的感受中,幸福地改变,在爱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