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吾辈当知耻后勇”
一、路漫漫其修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丽水教育质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大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而且可以说差距很大。这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每一个在教育战线的同仁都应当承担这样的责任,唯其知耻方能后勇。教育既是一个线性工程,同时它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学生来讲,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尤如一场马拉松赛,任何一个赛点的失败都将导致全局的失利。所以在这漫长的赛程中,任何一个老师的不负责,都将使一批学生倒下去。高考的竞争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范围内所有教师能力和责任的竞争,因为没有证据能证明,我们落后地区的孩子天生就是比发达地区的孩子智商要低的。目前的形势如果不能得以较大的改观,我们的教育将陷入恶性循环,被彻底的边缘化,从而真正失去任何竞争的资本。
二、差距的反思。其一,怎样面对“分数”?家长和教师及管理层在认识分数上是有巨大的偏差的,对于家长来说,在目前的教育大体制下,“分数”是教育质量最现实的衡量手段,也是最能保证他们公平的手段。大家不要去攻击大体制,目前的大体制最起码还是一个不太差的能够比较保障公平的体制。如果换成西方的体制,那才会是公平的灾难。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管理层似乎对“分数”始终持“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暧昧态度,既然管理层在分数面前模糊起来,老师自然巴不得省心点呢,如果大家不把分数当命根子,那么分数为什么要给我们面子呢?高考这根“指挥棒”最终是要落实到分数上的,如果上上下下都不以“指挥棒”为最高准绳,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要期待最后“指挥棒”给我们好果子吃呢,以上这些应当说是最浅显易懂的道理,可这些道理我们真正明白了吗?所以我们不要用你自以为是的“素质教育”去无谓的消耗“指挥棒”的魔力吧,那样将使我们更加颜面扫尽。我们理当在“指挥棒”的指挥下,以分数为命根子,让分数成为所有老师的升迁晋职的最重要的依据,关键时候让“分数”说了算。在“素质教育”多年的熏陶下,最负责的老师依然能“咬紧分数不放松”,但却成了遮掩低能的、偷懒的教师那“低分低能”实绩的幌子,使他们依然可以舒服的过着称心的日子。想要改变这种现状的话,管理层是需要在相关的体制机制上做出大的改变了,否则我们即使提再多的口号,于改变现实却是不会有效的。如果一项政策下去,低能的偷懒的都叫好的话,那它一定不是好政策。让“分数”的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其二,强有力的教学规范的缺失。长时期以来,在教学规范方面,我们是下了很多力气的,但教学的随意性,低效性依然根深蒂固。在质量管理、教学规范的体制问题上,大家各行其是,效率大打折扣,影响整体质量的提升。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吧,今年省教研室出台《管理规范》和《学科指导意见》,县教研室也不失时机的推出了各学科规范管理的操作意见,正可谓是一矢中的,我们也当以此为契机,制定明细的规范,让教学规范更加明确,更加有力,长期坚持,定能收到实效,在达到基本要求的情况下,一定会有创新有效的方法产生。
其三,教育科学和创新的关系。以往我们提倡创新的成份很重,但教育的科学性却相对忽略。其实有效的教育应当建立在严谨的科学性基础上的,创新也应当完全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的,否则,创新就成了“忽悠”。不管是育人也好,学科教学也好,都是有相当严谨的科学性的,且术科和文科有很大的差别,育人和教学又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培训教师科学执教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如果老师教书都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不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境界的。如果忽视这方面的作为,我们的教学也将如那不倒翁,永远左右摇摆,原地踏步。
其四,教育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现实中,由于一时政绩的需要,往往是创新提的多,继承却被忽视了。新昌中学的实践证明,一种有效的方法长期坚持下去,就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同时也就成为学校真正的品牌和特色,那种短时间创出来的所谓“特色品牌”,打死我也不能相信,我们不乏好的做法,缺乏的是将好的做法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缺乏的是不断充实创新这些好的做法。教育需要坚持,需要耐心,需要耐得住寂寞,耐不住寂寞的人只能当演员,是不适宜当教师的。创新固然是好事,但继承却可能产生更大的效益。他们的“一日三整”,“一日三讲”,“学生社团”,“青少年科技小发明”无一不是坚持了十多年或二十年,才产生出极高效益,成为经典品牌的。教育理应重讲科学,慎提创新。否则会引人走火入魔的。
其五,学校教育一盘棋的思想。学校教育虽然有不同的分工,但大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培养人才,出好成绩,考出高分。新昌中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历史经验,他们二十年如一日坚持的“一日三整”—早上整寝室,中午,晚上整抽屉,教室,这样“整”出来的学生生活态度严谨细致,严谨细致的生活态度必然在课堂上会表现出“认真”两个字来,在作业上表现出“仔细”两个字来,上课“认真”,作业“仔细”的学生成绩会差到哪里去呢?“一日三整”做法很简单,刚开始的话,也不会有领导认可你这样做就是品牌或就能创出品牌(我设想,如果我们学校在上级考核时拿出这样的东西说是创特色品牌的话,估计考核会得0分)。但他们坚持做了二十几年,成了含“金”量最高的品牌。如果说“一日三整”是在极大限度的开发了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的话,那么他们长期坚持的“一日三讲”就更能体现管理促教学,教学促管理的作用了,“早上讲名言”(含背景,理解,说明),中午讲“新闻”,(也含背景,解读等)“晚上值日班长讲一日小结”。学生如果被培养成个个能说会道的话,难道写作还会差到哪里去吗?学生如果天天放眼世界,体察民生,洞悉民情,其作文,回答问题的境界,识见还会差到哪里去呢?学校工作无大事,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了,都能促进学生考出好分数,反之,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吧。
振兴遂昌教育,让我们都少点浮躁之气,多点埋头苦干的付出吧,让我们少讲点“轻负高质”吧,如果能够做到“高负高质”的话,人民群众也要给我们烧高香了。经济学上有一个浅显的道理,当一台机器效能暂时不变的情况下,要提高产出的话,要么就是提高机器运转的时间,要么就是多买几台机器,要多买“机器”的话,就要财政投资了,把巨大的班额给降下来,把教师按编制规定招满。我们还要面对现实的是,无论你怎样的培训,教师的效能是不可能有根本改观的,这就自然涉及到师范教育的体制了。既要多产出,又要少投入,这是违反经济规律的。总之,既然我们还只是一只“笨鸟”,那么就让我们天还没亮就出发吧,否则,我们永远只能吃到别人的剩饭殘羹。如果我们连承认“笨鸟”的勇气都没有的话,那就真如鲁迅说的那样“万劫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