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成功源于不懈的追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不懈努力

作者:毛承富 文章来源:金竹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04-02 字体:

201031819日,遂昌县中小学校长一行在县教育局领导的组织带领下,来到绍兴市新昌县考察学习,根据行程安排,18日中午出发,下午410到达,19日上午参观了新昌中学和南瑞实验学校,下午游览了新昌的风景名胜后于420返程。整个活动时间紧、行程短,但收获颇多。

一、考察学习的学校情况

新昌中学:创办于1925年,至今已有85年的历史。校园占地220亩,建筑面积7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40%,是一所集校园、花园、家园、乐园于一体的现代化省一级重点中学,也是浙江省青少年创造发明学校所在地。学校现有42个班级,2300多名学生。150多名一线教师中,有特级教师2人,省教坛新秀10多人,高级教师70多人。每个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每个教室、办公室、寝室均配有空调,每个教师配有工作电脑,教育教学设施达到全省一流。学校以“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为办学理念,以“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为校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人性化管理,从85年至今培养了30000多名毕业生,近十多年来,培养出了10个绍兴市高考状元,其中4各省状元,有70多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有80多人次获全国数理化学科竞赛、电子制作竞赛一等奖。

南瑞实验学校是一所民办、公管、民营的九年一贯制学校,48个教学班,1600多位学生,110多位教师。教育教学设施一流。

二、对比与思考

新昌中学: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质量(升学率)、一流的学习环境、一流的管理,在这些条件中是否存在某种因果关系?是否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我在思考,08年考察的江西省临川中学,简陋的办学条件也有全省一流的教学质量(升学率),对比硬件设施,差距甚远,看来,自然地客观条件不是办学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艰苦的边远山区同样可以办出名校来,当年遂昌的教育的四朵小红花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办好一所学校,必要的基础设施不可或缺,在同一区域的同类学校保持基本的办学条件的均等有利于教育均衡化工作的推进,但仅凭一流的设施未必能办出一流的学校,关键是需要一流的师资和一流的管理,近年来我县农村学校师资状况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县城学校向农村学校招考大量优秀教师,加上城乡的待遇差异,促使优秀教师迅速向县城和城郊及交通便利学校集聚,造成偏远农村学校教师结构呈现出新、老、弱趋势,名优教师和教学骨干的培养又需要一个周期,因此造成部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出现起伏。09年开始实行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在经济待遇上缩小了城乡差距,在管理上能较有效的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绩效工资普遍提高了教师的工作待遇,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教育的不均衡现象,农村优秀教师进城促进县城学校教师队伍的优质化,再加上规模效应和群体差异推动学校和教师向更优方向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领跑全县,这事顺利成章的。我认为县城学校应在更高的平台上去竞争,如二中提出的“全省有名、丽水一流”的目标和定位,和全市乃至全省同类学校比一比,这就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一种新的动力。县城的其他学校也应该找准竞争对手,并且也将竞争结果透明化,小学也因如此。同时县城学校因将优质教育资源反哺农村,带动农村学校共同发展,目前我县已实施的如城乡结对,区域教学协作体、区域教研片区对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在一些些县市实行教育集团化办学,进行教育教学质量捆绑式管理,开展集团化竞争,有效地促进集团化学校内部的互助与互动,促进薄弱学校的建设,缩小区域、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受到较好的效果,我县是否可以参考借鉴。

南瑞实验学校创办时间较短,学校管理层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学校从一开始的摆摊招生到如今的要靠找关系才能进学校的转变。学校在各个管理的层面实行了别具匠心的细化,如:食堂的“五常管理”,生活亲情化管理,教学的小班化管理,学生的五自要求(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身心自强、言语自律)。还有一些别出心裁的做法和想法,如:推出名优大课堂、培优补差班、语文错字集、把小事化大”法、建立学优(忧)档案、“让每一节车厢都具有动力”等等。从学校领导的经验介绍中,我们感悟到南瑞实验学校领导的严谨作风,也深深地体会到南校的成功办学来自于精细化的管理,来自于事事抓落实,来自于对学生的高度关注。学校的成功管理经验启示我们,传承加创新是当前学校品牌建设的普遍做法,本学年县教育局提出的自主发展的要求,对全县各校在传承的基础山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提供了一个外部环境,必定会有力的促进各校自主特色发展。但各校在自主特色发展的主观要求下,如何抓好内部管理,带领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工作,需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某事在人、成事在天。办好一所学校,需要一批能干的老师,需要一位会某事的校长。县委葛书记在年初的全县干部大会上讲到:“要善于将宏观与微观、全局与局部、战略与战术有机统一起来,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小见大。具体工作,从一点一滴抓起,积小胜为大胜;要善于在小问题、小苗头面前见微知著,从偶然中看到必然,从细节中预见大事,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见之于未萌,止之于未发,防患于未然。”葛书记的“坚持以小见大”的观点为我们管理好一个班级、经营好一所学校、处理好各项工作提供很好的思维方式。抓好每一个细节,妥善处理好每一件小事,努力的去实践自己的办学理念,就一定会迎来学校自主发展的美好明天!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