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2010年市级信息技术领雁杂记(三)

作者:雷仙平 文章来源:民族中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04-07 字体:
听完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永前老师的《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授课后,使我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现状有了更确切的了解。信息技术教师不仅是技术人员,更是和其它学科教师一样,承担着重要地教育教学任务。所以在实施教学时,信息技术老师要分析当前的教学现状并多作研究。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概括:
一、理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面对两种教育的现状,李老师提出两个困惑。困惑一:为什么教学条件越来越好,而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却越来越没兴趣?困惑二:面对知识、技能的传授,我们到底要求学生做些什么?高中的学生则侧重于完成高中会考和高考,应试被强化,学生逐渐失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初中阶段则不重视,不规范,随意,学生整体水平下降,兴趣逐渐被淡化;小学阶段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感性认识浓厚,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多产生学生作品,不单是完成任务而是一种兴趣的吸引,兴趣浓厚。分析了三个学段的不同的教学现状,应试教育对规范教学和提高学生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而素质教育将带来教学快乐。
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与相应的教学方法。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有效的学习。在高中阶段加入新课程思想,完成考试任务,使应考教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而初中、小学阶段,则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情景教学和学生作品教学相融合。李老师分别剖析了放羊型、应考型、情景教学和作品教学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经历,插入作品教学作为较为深度的策划。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要求老师有一定的教学积累,如学生作品的呈现、教室的布置和教师的成长。这样信息技术老师不但是教会学生,而且从学生身上学到很多。
三、对初中教学方法的分析。教师要教好书,其基本功是必要条件。除了本人个人素质外,教师要深入对教材的钻研。在授课前,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全面了解,要对教材进行精心的透析,确定该课的教学目的、方法、过程,最后进行及时的评价。每上完一堂课,要了解学生在本堂课学到了什么?而教师本人又学到了什么?通过反思总结,以便下一堂能更有效的实行相应的教学方法。面对初中学生,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置于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视学情、认知水平和教材的难易而定。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