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过的是寂寞--寒假学习笔记
过年过的是寂寞——寒假学习笔记
北界小学 黄晓伟
春节有个文艺节目叫《过年过的是寂寞》,说的是打工人回不了家,在外过年的情形。而我却在家里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寂寞,可以读读书,想想事情。同在一片蓝天下,人的命运却是如此不同。
关于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有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现在人所谓的孝,是说能赡养父母就行了。可是狗、马也都能得到人的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诚恳的孝敬之心,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弟子规》中说:“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是啊,当父母喜爱我们时,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可是当父母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还能做到一样孝顺,那就难能可贵了!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意思是说,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人,却喜欢犯上的很少见;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的人是从来不曾有过的。可见“孝”的教育并非一家之事,乃是一国之事啊!
关于家庭教育
著名教育专家皇甫军伟先生有一个《如何做有智慧的家长——站在文化和哲学的高度来思考家庭教育》的讲座,令人深省。他说,教师好比园丁,而家长更像农民,农民关注的是土地,是根。所以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养心,而不是爬到枝头上、冠上去修剪。那么家庭教育的根是什么呢?是培养孩子的心智。父亲要守住“理”、“道”,即原则、标准、方向;母亲则应守住“礼”,礼厚就积成德了,德厚就积成仁了。皇甫军伟先生还特别提到了母亲的情绪,说母亲的情绪就好比是一个容器,孩子的心就在这个容器里放着。而母亲的情绪关键要靠父亲来呵护,这个逻辑是多么富有哲理啊!以下这段话是皇甫先生的原文,非常值得做父母的读一读!
“父亲对孩子最大的责任是点燃母爱的能量。父亲应该用男人特有的理性和宽容,接纳和化解母亲的不良情绪,同时能够对母亲的情绪状态提供及时的抚慰与呵护!这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因为母亲掌控着一个家庭的情绪状态的发展和家庭氛围的热度。……父亲负责家庭的风景,母亲负责家庭的气候;父亲对母亲的情绪负责,母亲对孩子的情绪负责。孩子内在的情绪升温,才能够对孩子的学习热情发挥应有的母教功能。一个父亲对母亲情绪的无视或者忽视,甚至刺激母亲的不良情绪和消极心理状态,是对孩子的成长最大的犯罪。大量的案例证明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很多无奈母亲的真实生活状态。我能够听到母亲内心的声音,没有一个母亲愿意放弃孩子,只是她们的情绪自己很难掌控,有不被父亲所关注,甚至得到更多的是父亲的埋怨和指责。我呼吁:父亲们!你可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但你必须学会呵护母亲的情绪状态!!!”
皇甫先生还有一个关于“定力”的说法:明知道是对的,就看你能不能守得住!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明明知道怎么做是对的,可就是做不到,或者未能持之以恒的做到。所以就有人说要“固守”,可见其“守”的决心和“守”的艰难。
关于教师的角色与使命,以及将来
陶继新先生在他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中说: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文化人。我相信,这个观点应该是没有人会怀疑的。那么,值得深思的问题就来了,什么样的人算得上是“文化人”呢?我们教师队伍中又有多少这样的“文化人”呢?要怎样做我们才有可能成为“文化人”呢?作家冯骥才先生有一段关于文化的表述很深刻:“文化似乎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但却直接关联民族的性格、精神、思想、言语和气质。抽出文化这根神经,一个民族将成为植物人。”真是发人肺腑啊!我们教师不仅是课程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用“任重道远”四个字来形容我们的工作一点不为过!陶继新老师提出:“经典相伴,幸福一生”,给我们指明了成就“文化人”的努力方向。我校提出了“传承经典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特色办学方向,可是我们教师自身对经典文化的感知又有多少呢?教书教书还真是一件必须身体力行的事啊!
陶继新先生还谈到了我们教师退休以后该干什么?是作为一个教书匠退下来了呢?还是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退下来了呢?这对于一个像我快四十岁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个问题啊!
20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