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学习 感悟 实践 提升

作者:项雪俊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01-11 字体:

为期两个月的省领雁工程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已经在时间的沙漏中悄悄流失。回首这些天以来,感慨颇多,收获也良多。怀着一颗真诚而又感恩的求知之心来到了美丽的杭州,揣着满满的收获和些许遗憾而归。二个月的脱产培训,这是一回时光倒流。在此期间,再度携书漫步校园、再次感受上铺的睡眠,重温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深深地享受作为学生的幸福能参加这样的培训,我倍加珍惜、充满感激。

本次省领雁工程小学英语培训班由浙江教育学院承办,共有来自全省各县市区农村一线的57位教师参训。此次培训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板块,一部分是一个月的集中培训,接受专家的理论指导;另一部分是中间一个月的分组参加基层学校实践培训。承办单位为每位学员配备了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下面就理论和实践培训谈点感受:

一、理论敲醒我紧闭的思想大门

理论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由浙江教育学院、浙江大学的教授、省市教研员、杭州、上海等地的学校管理和教学专家、在一线工作的名师等所做的近二十余场的精彩讲座。讲座的内容涉及教学工作和个人成长的方方面面,他们有的涓涓细流,娓娓道来,有的如高山瀑布,一泻千里,充满着学者智者魅力。从理论到实践,通过一个个案例的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展现在我眼前,给人莫大的启迪,并深深地在我心中扎下了根,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高歌老师是给我们上课最多的一位教授,他经常用二副对联提醒我们英语学习,第一幅是:上联“追求卓越,精致细节”下联“没有刻苦,只有热爱”横批“语出惊人”。第二幅是:上联“口中念念有声”下联“手中写写画画”横批“把声音拼出来”很实在,很实用的两幅对联,可却敲响了我们的思想之门。他鼓励我们“您就是南山上的那只鸟,三年不鸣,为的是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为的是一飞冲天!” 在上课的第一天,高歌老师独特的语音教学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个精彩的外国童话世界。标准的英音示范,欢快的动画演示,耐心的个人指导,无私的资料拷贝,使我们感动,受益匪浅。高歌教授强调孩子一接触英语就要有意识的教给他们一些发音方法即自然拼读法,见到单词就能拼出声音。英语首先是拼音系统,是拼音文字。应该形音对应,音中有字,字中有音,看到单词就能拼读,能读就能写。因此,只有符合拼音文字习惯的单词记忆才是最迅速,最有效的记忆。

他希望我们要教给孩子一杯水,自己首先得要有一桶水。他自己也是这么以身作则的,每天早晨,他总是背着个大大的双肩背包,耳朵里塞着耳麦,听的是凌晨4点从电脑里下载的BBC英语新闻,常年如此。他要求我们练好基本的英语语音语调,先从模仿朗读新概念的第二册部分内容开始。在饭后茶余“新概念”英语模仿成了我们的流行“音乐”,起伏跌宕的语音语调让我们的嘴皮子磨着几乎发麻、腮帮微微疼痛的,但我还是很欣喜,因为遇到了好老师。在助教们的帮助带动下,每次都是通过听--纠音-再读这么一个循环的过程,让我们既感受了英音的魅力,又让我们的口语有了更高的提升。

慢慢翻阅着听课记录,慢慢咀嚼细细回味着这课,一组组镜头在心底慢慢沉淀,越发清晰,似一串串珍珠装点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点亮了心中追寻的梦。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我立志要做个学习型、创新性、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

二、实践敞开我们的教学技能之门

我们实习的学校采荷第三小学,创办于2002年,是一所国有民办的小学,也是浙江省首批华文教育基地,杭州市小班化教学实验基地、浙江省“领雁工程”实践基地。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小班化、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办学理念是:“让每个孩子摘到梦想中的星星”。这句精美绝伦的语句正镶嵌在学校门墙的美丽的世界地图上,真是美上加美,锦上添花。这也预示着孩子们放眼世界,探索奥秘,追求理想,美梦成真。

步入校园仿佛进入了一个小型公园,绿草如茵的操场、清新淡雅的教学楼、班级个性化的布置、新颖别致的指示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赏心悦目的感觉;特别是“让每一个空间会说话”的小班化文化建设、“让每一堵墙规范地说话”的校园文化建设让我们赞叹不已;保持整个建筑的色调统一和整洁,不轻易在墙壁上乱贴东西,避免画蛇添足。没有看到走廊上的名人画像或者学生作品,整个墙面都是一尘不染,干干净净的;教室里除了前后两块黑板,四周的墙面上也看不出任何的布置,而在教室里围绕一圈的,特意设计的绳子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个性展示空间。教室内外的墙面上看不到一块磁砖,只是清洁的涂料,原来不贴磁砖,就是让学生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就是要学生要爱护、珍惜美丽的校园,不能将脚印、掌印,贴到整洁的墙面上。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声的教育,让学生提高自制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花坛,每一条小道,每一个休闲处,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精雕细琢的。如绿化设计的一把钥匙,表示要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走廊下挂雨伞的钩钩,给学生带来了方便,雨天,五颜六色的雨伞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用彩色小石子铺成的一幅中国地图,与进来时的那幅世界地图,交相辉映,象征着采荷三小的孩子们要立足中国,放眼未来,走向世界,采摘梦想中的星星。

正如采三的孩子们一样,采荷三小的老师们在这里也能摘到梦想中的星星。特别是对新教师的要求:“进校就像样,一年大变样,两年就亮相!”让自己的才华,得以迅速地提升,得以施展的空间!师徒结对真的是落在实处了。

我的实践导师是郑愈老师。老师是一位非常年轻有为的老师,她还参加过新加坡一所国际学校的培训,并得到一致的好评,她精神焕发,充满自信,有活力,教学活动灵活多样,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对这位和我们年龄不相上下的年轻老师心服口服。

眼界决定境界,角度决定深度 除了听指导老师的课外,在第二个星期,我们很有幸地聆听了七节省教改之星的课,随后,观摩了杭州市小学英语名师展示课,西湖区教研展示课,跟随导师参加了杭州、宁波、丽水等地联盟的探索之星课堂评比活动,我常被老师们的课堂所深深的折服,他们在课堂上语言生动简洁,具有感染力;教态洒脱,富有激情;教法精当,洋溢着布局之美。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课堂的一切都在自然的运行中,一切都在教师机智地调控中,一切都在学生的独特体验中。他们的课堂教学都是高屋建瓴,是一种示范,是一种引导,是一种方向,也是一种思考,我不禁感叹“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听了那么多名师课堂后,最后周是学员上汇报课,我觉得上公开课是一个“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过程,是一个磨你千变也不倦的过程。

其一,磨课态度——咬定青山不放松

磨课的感受好比喝咖啡,有苦涩但更有对事物更深的更执著的追求。磨课是反复的试教、思辨、再试教、再思辨,最后成功的过程。更确切的说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取是快乐的,舍是痛苦的。每一次磨的过程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成功,新的快乐。所以说,我们每位教师积极地融入到磨课活动中去,爱上磨课,因为纵然是“山穷水复疑无路” ,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

其二,团队合作——众人拾柴火焰高。说实在的,课上到一定的阶段,执教教师会发生“高原反应”,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良好的团队如果这时候大家能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就会在交流中碰撞,那么微澜的“死水”也渐渐地转化为流淌不息的“清泉”。在磨课的过程中,整个学员组的老师被“捆”到了一起,大家边学习,边实践,边研讨,边反思,近而达到共同进步。

其三,正确定位——不畏浮云遮望眼。正确认识自己,这一点很重要,老师要从哪些方面考虑?该出手时就出手——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千变万化莫迷航——自己的方向在哪里?山穷水复疑无路——自己的突破口在哪里?总把新桃换旧符——我的创新在哪里?

三、交流碰撞我们彼此的头脑之门

西方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就有了两种思想。本次培训,汇聚了浙江省各地的骨干教师,每位培训教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的外部条件也非常相似,但也存在着许多的差异,为我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很好的一个交流平台,拓宽获得信息的渠道。

在理论培训过程中,我积极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了解到各区县的教学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把握与处理。在小组讨论中,学员们畅所欲言,许多提出的观点和问题,都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差异,奖励措施,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他们的回答也给了我很好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这次培训还安排了读书报告的环节。读一本好书,然后进行交流心得体会,提出困惑。也为我们学习和交流提供了一平台。实习培训中,每次的开课,组员之间竭尽全力、齐开动脑筋;每次评课毫不客气,坦诚而言。感悟着这难得纯真,跨越年龄界限的别样的“同学”情谊,“师生”情谊;这是多么珍贵的友谊啊!

最后,我想说用一个词 “THANKS” 来总结这2个月来的培训:“T” for team-spirited 团队精神“H for harvest 收获“A” for aware 唤醒“N” for nicer 更好“K” for knowledge knock 叩问“Sfor share分享“To give is better than to receive”。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不断地品尝来自教育的幸福。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