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搭一搭》教学引起的教学设想

作者:09新教师培训班 雷秋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9-12-29 字体: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我摆你画”和 “我画你摆”两个活动。两个活动通过学具(小正方体)操作把抽象的内容变为摸得着的东西。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努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进取、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个体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讲求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实践性,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把抽象的内容变为看得见,数学学具在这些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让学生在学具操作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小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学习数学,会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景,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小学生原本活泼、好动,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可是从小就被约束,教师让做什么才做什么,回答问题离不开统一的答案,整天学习,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久而久之,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都被扼杀了,再加之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学习起抽象、枯燥乏味的数学,就容易引起思维的疲劳和负担的加重。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操作学具是一种的乐趣,这次课堂的教学上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搭一搭),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体会自己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事实证明,学生们的学习气氛浓烈,课堂气氛活跃。  

(二)让学生在学具操作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现实往往跟课堂完全是两回事,只有将所学的知识恰当、灵活地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价值。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尽量从生活、实践中发掘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利用学具操作,突破教室的四面墙和学校的狭小的空间,把学具操作延伸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你画我摆活动中,我将“从几个方向观察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的范围”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们,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搭一搭正方体来解决这样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