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感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信息技术课将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面对教材的年年更新、硬件设备的陈旧和不足以及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等现状,要想上好这门新学科也很不简单。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学生在上信息课之前,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仅仅是课堂的几分钟时间,对信息课非常感兴趣,有时甚至可以不上主课但信息课非上不可,所以老师要正确引导,并上好信息技术课是非常关键的。通过自己几个月的勤奋和探索,在教学方面我也有一些体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上信息课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
课程导入有创意,激发学习兴趣。一节课有创意的导入方式,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许多小学生学计算机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好奇和新鲜而学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语言导入新课,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我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年级的不同,利用了多种导入语的形式,比如上三年级的第一堂课,我问他们:你能让鼠标听你的使唤吗?并且能用计算机画出美丽的图画吗?四年级的第一堂课我问他们:你能在计算机里写入你自己喜欢的文字吗?五年级的第一堂课我问他们:你能用计算机上网找你所需要的知识吗?六年级的第一堂课我问他们:你能用Powerpoint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吗?有些学生会的就会自己先做,不会的也就会表现出很高的兴趣,而且很想马上知道并自己操作。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在上信息技术的时候,不能讲太多,否则会引起学生的不满,而且也会降低学生学习信息课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上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而且也允许他们进行讨论。比如我在上三年级的画图课时,前几节课我先把“画图”软件中的各个工具详细地介绍一遍,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习各个工具的使用功能,要求做到熟练地掌握。在掌握的过程中可以一个工具一个工具地练习,而不要求在一堂课上就要全部掌握,同时也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在几个课时能全部熟练地运用。等学生把工具全部掌握好后,接下来的课时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了。画图时,老师不限定要求内容,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而且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为了能更好地完成作业,学生就会精心设计,大胆发挥想象,每节课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作品,如果在画图过程中碰到了哪个工具不会使用的,再问老师,这样对于工具的掌握效果会更好。通过学以致用,既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教授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