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身体会唱歌
年轻的身体会唱歌
——观摩优秀教师教学活动的反思
遂昌县实验幼儿园 黄莹(323300)
10月23日 ,我和全园教师一起到示范幼儿园观摩了几位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精彩的活动过程和新颖的教学模式让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宁波的两位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两堂语言教学活动。
来自宁波的小王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中班语言活动《数数歌》。由于是一位年轻的教师,活动中她总是面带微笑,不时就会露出可爱的虎牙。她所采用的是图画导入的方法,以图画的形式将活动所涉及到的方位非常直观地展现在孩子的面前。并在认识小动物之后让幼儿“想一想,用一个字来说出它们”,让幼儿通过自己思考来得出儿歌中动物的简称,并且用夸张的口型和手势不知不觉中对幼儿强调了字的读音以及声调。
徐老师是一位有着17年教龄的幼教前辈。但从她的声音和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始终觉得她很年轻。她给我们展示的是小班的语言活动《一排鸭子》。活动中她巧妙运用了音乐,从开始的导入部分很自然就进入到了儿歌的教学部分;并且用同样的手法让幼儿自然地对活动中所学的新儿歌进行复习。值得一提的是,只是一小段舒缓的音乐,徐老师却能将起床后所应该做的事情有条理地灌输给幼儿,虽然这不是她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但我认为这让幼儿对起床后所做事情有了一个很好的排序,帮助幼儿让这一简单的过程进行得更有条理。多年的教学使得徐老师有了很好的处理活动中突发事件的方法,当‘鸭宝宝’对自己信心不足时,‘妈妈’就非常关心地说“妈妈来给你加加油!”并摸摸幼儿的头,提醒幼儿积极加入到活动中来。另外,当时我们有上百名幼儿教师在场观摩,其中不乏去多年轻的教师,但徐老师仍象个小孩般自然地和幼儿进行活动;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实际年龄而拘束自己活动中所设计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反而让在场的小朋友和老师们觉得她仍是一个年轻可爱的‘鸭妈妈’。
这两位老师都在活动中使用道具、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游戏将知识灌输给幼儿。让幼儿在活动中觉得自己仅仅是在和老师做游戏,在做游戏中不知觉地就学会了新的本领。徐老师在活动前就将道具“太阳”悄悄贴在了活动室的门上,如果不是徐老师的提醒,在场的老师和小朋友都没有注意到这一小变化。活动进行中她很自然地告诉幼儿“太阳”的存在,让幼儿觉得“这个太阳以前确实是没有的”、“爱会有什么新的东西出现?”这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对下一环节的猜想,加大幼儿继续参加活动的兴趣。中小班的小朋友并不能认识很多的文字,如果教师只是将儿歌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幼儿也许更本就不知道那是什么,更不能理解其中的内容。但是图文结合就很轻松地帮他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活动中教师也非常注意“以幼儿的自我发现为主体”。在活动中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并使幼儿的发现得到尊重,使得幼儿学习、接受新知识的难度大大地减小。如在《绕口令》中,小朋友在看图时,说‘洞’是‘石头’、‘刺猬’,教师并没有说他们不对,而是说“我们就叫它‘洞’好不好?”“小朋友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洞?”并在“捉谜藏”时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小动物的藏匿地点并一一说出来。又如:《一排鸭子》中,徐老师会对‘鸭宝宝’提出简单的问题“肚子饿了怎么办?”、“没有手怎么吃青菜?”等,让幼儿自己得出相对应的儿歌句子。
在复习儿歌的环节,小王老师所采用的是“支架撤离”,即逐句隐藏儿歌中的句子,让幼儿试着完整重复儿歌,但我个人认为:在撤离或隐藏句子时,不能先隐藏儿歌的首句,应该由简单到难;同时,隐藏句子让幼儿试着重复儿歌的时候应该将活动开始时‘小动物捉谜藏’的图画完整地展示出来,让幼儿的知识重组有一个参照。而徐老师则是请‘鸭爸爸’和‘鸭小弟’来帮助完成了儿歌的复习,但是活动中老师所用的‘鸭爸爸’和‘鸭小弟’是同一个玩具手偶,这容易让小朋友有所混淆。但是老师又非常巧妙地通过变化自己的声音,帮助幼儿将这两个“人物”区分开来。
两为老师的活动内容都和小动物有关。从现实生活或是生活的一般思路来讲,虎怎么会和鹿、猪、兔、鼠一起玩捉谜藏的游戏呢?我认为两位教师在教学儿歌的同时更是灌输给幼儿“和谐共处”或者“相亲相爱”的一种相处方式。
孩子是活泼可爱的,即使这群孩子长大了,还会有很多的孩子仍需要我们幼儿教师去照顾、呵护和陪伴。但是在孩子们长大的同时,我们也会一天天地老去,也会有“跳不动”的一天。同时,时代和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我们也会有跟不上时代的时候。我们幼儿教师应该不断了解、学习新的知识;关注幼儿的各方面兴趣;了解孩子各方面的需要;让自己保持一颗不老的童心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做孩子们的好朋友,陪伴孩子在幼儿园里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孩子们成长之歌中跳跃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