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
9月7日—10月30日我在杭州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省“领雁工程”数学骨干教师培训,通过培训我切实感受到了浙江省政府对农村教育、农村教师的高度重视与关心;浙江教育学院的的领导,班主任史美华教授的精心组织。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满怀热情的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数学培训。在浙江教育学院省“领雁工程”第三期的开班仪式上,省教育厅张绪培巡视员提出了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爱学生、懂教育、能研究、有底气”。在这脱产两个月的培训中,有专家的引领、名师的指导、同伴的帮助,遇到了好老师、听到了精彩的课堂。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师德修养、专业知识水平、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培训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集中培训,接受专家的理论指导;第二阶段是到学校参加教学实践。最后是学员、实习小组之间的总结与交流。在集中培训的一个月中,聆听了卢真金教授、吴卫东教授、骆伯巍教授、高亚兵教授、史美华教授、李更生教授、蒋志萍教授、以及姚志敏、邬建芬、许芬英、吴明华、易良斌、施储、胡赵云、章建跃等特级教师与专家的讲座,每一次的聆听与交流,我感受到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步伐,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承担的责任和存在的差距,极大地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培训中学习、感受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还听取了苏建强、马建新,张娟萍、阮敏、卜春兰、李卫东等多位初中数学高端班教师的经验介绍以及观摩了他们的展示课。10月12日至26日在杭州翠苑中学文华校区实习两周。在实习期间,我认真调查了学校的管理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认真参加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学习一些可为我所用的教学管理方法,在特级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诊断教学和提高教学。认真上了2节《用字母表示数》的汇报课。经过两周的实习,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艺的提高。10月20日,我作为浙江教育学院本次培训四个学科的唯一学员代表,浙江教育信息报的记者王东电话上让我谈了对培训的感言。由于数学班的班主任史美华教授和我们遂昌籍的张寿松教授的办公室相邻,从张教授处也得到了许多鼓励与思考,数学班的57个学员中,有四位是四川青川的教师,在与他们的交流及共同的学习中,体会到作为安稳的浙江教师更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培训的教师都有一种认识:这种层次和水平的培训对教师的帮助与促进确实是大。具体的感触有:
一、教育观念得到更新
这次的学习让人更加理解:学生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有动力的、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会学、会用的学习,总体来讲应该是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离不开广博的知识,离不开把握、驾驭课堂的能力,离不开民主、开放的管理能力,离不开探索、研究的精神;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就要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以爱为动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然就会走偏,难以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专家指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怎样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再从有效性走向优质教学呢?在专家的讲座中,让我思考着每一种观点。从学习中使我深刻的领悟到了: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自己转变了学习的观念,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使我在学习的自觉性上有了提高。。
二、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我从事教学工作已18年,慢慢的有了一些惰性,这次的培训对于我来说非常及时。平时很少会静下心来读书,这次培训,听很多高水平的课,读了三本数学教学书籍,记了厚厚两本的笔记。从而使我对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更加明确;这次培训使我更新了观念,掌握了更多的技能和方法,使我站在新的起点上更加满怀豪情,对教育充满了希望。
三、结交了朋友,增加了教育、教学的社会资源
来自全省各县、市、区及青川的全体学员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我们已成为一个亲密和谐的大家庭。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约定培训结束后,仍然继续合作,互通信息,保持联系,在教育、教学的路上我们一起成长。我们进行最多的活动就是评价、交流、讨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参与式学习方式。
培训结束回校了。我将把培训带回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内化,与同事一起分享,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发现、思考和成长。虽然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可能会面对更大困难、挫折或困惑,但是在实践中我会用理论去指导自己,这次省“领雁工程”培训对于我来说意义是巨大的,影响是永远的,自己将按照刘厅长的教诲“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无愧于从教过程中这次“最大的福利”享受!
培训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集中培训,接受专家的理论指导;第二阶段是到学校参加教学实践。最后是学员、实习小组之间的总结与交流。在集中培训的一个月中,聆听了卢真金教授、吴卫东教授、骆伯巍教授、高亚兵教授、史美华教授、李更生教授、蒋志萍教授、以及姚志敏、邬建芬、许芬英、吴明华、易良斌、施储、胡赵云、章建跃等特级教师与专家的讲座,每一次的聆听与交流,我感受到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步伐,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承担的责任和存在的差距,极大地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培训中学习、感受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还听取了苏建强、马建新,张娟萍、阮敏、卜春兰、李卫东等多位初中数学高端班教师的经验介绍以及观摩了他们的展示课。10月12日至26日在杭州翠苑中学文华校区实习两周。在实习期间,我认真调查了学校的管理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认真参加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学习一些可为我所用的教学管理方法,在特级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诊断教学和提高教学。认真上了2节《用字母表示数》的汇报课。经过两周的实习,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艺的提高。10月20日,我作为浙江教育学院本次培训四个学科的唯一学员代表,浙江教育信息报的记者王东电话上让我谈了对培训的感言。由于数学班的班主任史美华教授和我们遂昌籍的张寿松教授的办公室相邻,从张教授处也得到了许多鼓励与思考,数学班的57个学员中,有四位是四川青川的教师,在与他们的交流及共同的学习中,体会到作为安稳的浙江教师更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培训的教师都有一种认识:这种层次和水平的培训对教师的帮助与促进确实是大。具体的感触有:
一、教育观念得到更新
这次的学习让人更加理解:学生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有动力的、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会学、会用的学习,总体来讲应该是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离不开广博的知识,离不开把握、驾驭课堂的能力,离不开民主、开放的管理能力,离不开探索、研究的精神;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就要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以爱为动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然就会走偏,难以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专家指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怎样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再从有效性走向优质教学呢?在专家的讲座中,让我思考着每一种观点。从学习中使我深刻的领悟到了: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自己转变了学习的观念,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使我在学习的自觉性上有了提高。。
二、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我从事教学工作已18年,慢慢的有了一些惰性,这次的培训对于我来说非常及时。平时很少会静下心来读书,这次培训,听很多高水平的课,读了三本数学教学书籍,记了厚厚两本的笔记。从而使我对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更加明确;这次培训使我更新了观念,掌握了更多的技能和方法,使我站在新的起点上更加满怀豪情,对教育充满了希望。
三、结交了朋友,增加了教育、教学的社会资源
来自全省各县、市、区及青川的全体学员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我们已成为一个亲密和谐的大家庭。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约定培训结束后,仍然继续合作,互通信息,保持联系,在教育、教学的路上我们一起成长。我们进行最多的活动就是评价、交流、讨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参与式学习方式。
培训结束回校了。我将把培训带回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内化,与同事一起分享,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发现、思考和成长。虽然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可能会面对更大困难、挫折或困惑,但是在实践中我会用理论去指导自己,这次省“领雁工程”培训对于我来说意义是巨大的,影响是永远的,自己将按照刘厅长的教诲“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无愧于从教过程中这次“最大的福利”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