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收获信心和希望
智慧课堂收获信心和希望
大柘镇中心小学 雷玲娟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美丽的西湖,秋高气爽。充满着信心与智慧,洋溢着收获与希望。
10月15日 至18日,我有幸成为松遂小学语文领雁班的学员去杭州参加了“智慧课堂·2009西湖之秋”浙江省小学语文高端班学员教学峰会活动,亲耳聆听了14位浙江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少壮派名师的课,他们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语文教学的崇高境界,使我们在听课活动中收获信心、智慧和希望,充分领略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
一、有感于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比如第一位上课的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教改之星,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金华市名师,金华市优秀青年,现任浦江县实验小学校长的朱柏峰在引领学生学习第二行词串:麻雀、老雕、大雁时巧妙的设计体现了演绎识字,传承部首积淀的文化的智慧。
师:还有3只鸟想出来,这三只鸟看到小朋友不叫它,可不高兴了,叫叫它们
出示图片、词串:老雕 麻雀 大雁
指名读 (再次提醒不要拖调)
教师带读
去掉拼音,再指名读
卡片认读“雕 雁”
师:我又为什么把这三个词放在一起呢?仔细观察的才能发现秘密。
生1:都是“主+单立人”
生2:是“单立人+主+一横”
师:老师把它写下来,板书“隹”,一起读
冷场,学生都不会读
师故作惊讶:没有一个会读的吗?真的没有?跟哪个字很像?
生1:“住”
生2:“焦”
生3:“往”
生4:“佳” (教师把“佳”写在黑板上)
师:这个字我们要认识的,怎么办?带老师来了吗?(指字典)赶快查一查
学生都埋头查字典 (很多学生都查了“佳”字)
师:这个同学查到了“隹”字,请你介绍一下用部首查字法师怎么查到的
生:先在部首目录找到单立人,再……不知道了
师:查到了,讲不清楚,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偏旁,查查看
这下学生都能很快查到了
师:说说“隹”的意思
生:短尾巴的鸟
师:原来“隹”是指短尾巴的鸟,那谁知道“老雕 麻雀 大雁”这三种鸟的习性
生1:老雕吃腐肉的
生2:老雕飞得很高
师:老鹰捉小鸡,它喜欢吃活的
生:大雁要到南方去过冬,有时排成“人”,有时排成“一)
生:麻雀要吃谷粒
师:同样是鸟,为什么有的是鸟字旁,有的是隹字旁,现在明白了吗?
生齐声回答“明白了”
师:明白了什么
生:“隹”的是短尾巴的鸟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拿起字典查一查“隹”的字
学生查字典
交流:“难 兽 准 雄 集 雌”
师:这些字表面看跟鸟没有关系,事实上有些字还是跟鸟有关的,如刚出生的鸟叫“雏”,野鸡叫“雉”,鸡有“雌”“雄”
师:看看“隹”“鸟”这两个字是怎么演变来的
动画演示由图变字的过程
朱 老师的智慧课堂充满着男教师的大气、自然,又不失低 段 老师的亲切、和蔼。从象形文字开始,与学生沟通对话,将中国文化传承给了学生。最精彩的是学生查字典的部分,以往的查字典都是在作业本上虚拟地操练,根本没有得到训练。 朱 老师却舍得花时间,充分运用了学生的错误资源,差异资源,幽默、大度地凸显了学生的错误,把知识变为技能,方法变为过程,学生通过练习,加深了印象,真正掌握了查字典这一本领。
有如永康解放小学副校长田凌艳老师上的《鱼游到了纸上》。我觉得田老师的这节课做到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
看教学片断:
师:到底是什么叫每一个星期天?
生1:不管天气怎样,他都坚持来。
生2:不管公司有多少事,就算冒着被辞职的危险他也来。
生3:生病了也要来。
师:是呀!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在玉泉的金鱼缸边发现了那位青年,读——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春天过去了,在一个炎炎夏日的星期天,我们在玉泉的金鱼缸边发现了那位青年,读——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夏去秋来,在一个秋高气爽的秋天,我们在玉泉的金鱼缸边发现了那位青年,读——
生:他老是……
师:秋去冬来,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我们在玉泉的金鱼缸边发现了那位青年,读——
生:他老是……
师: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他放弃过,动摇过,间断过吗?这叫怎样的看?
生:聚精会神,持之以恒,投入,一心一意。
听到此,我感叹,我折服。田老师问题的设计非常简洁,但绝对不简单,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在田老师以他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情境,层层深入的引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这位聋哑青年看画持之以恒、聚精会神的精神,真是润物细无声啊!
学习名师,学一切可学之处。但我也清楚很多东西是不可复制的,我们惟有不断加强自身修为,刻苦钻研业务,取长补短,才能像名师们那样迸发出课堂中生命的活力。
二、有感于智慧课堂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的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本次的几节课中,这几位老师的课堂语言都很丰富,尤其是几位女老师的课堂语言,可以说是“滴水不漏”“推波助澜”。
“亲近”二字,在本次的听课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老师在课堂上始终站在学生的方位上,始终处于与学生的平等位置,他们走下讲台,融于学生之间。他们用眼神与学生对话,用肢体语言和学生交流,他们时不时地靠近学生,可以说是“亲密接触”,彼此没有任何的距离,时而摸摸学生的头,时而手挨学生的肩。总之,老师的这些动作都表现出与学生友好,与学生同在的感觉。这与自己平时表现的反差太大,自己平时都是站在讲台前,显得高高在上,在学生心里自然会有一种疏远的感觉,所以我认为这就是学生与老师之间不能真情表露的原因,所以造成课堂上一问一答的现象。
在后续的学习培训时间里我会继续琢磨智慧课堂,去发现他们课堂上的闪观点,去比较,去揣摩,去实践。要学习、要品味,要借鉴的还有许多。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要想成长离不开学习。我非常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和其他学员的专业化成长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