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走近陶行知

作者:方蔚 文章来源:大柘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9-05-11 字体:
  “古有孔夫子,今有陶行知”。不是第一次听说陶行知先生,却是第一次如此深入地走近陶行知,认识陶行知。从他的生平到他的“行知精神”,都让人为之折服,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他博大的中国文化造诣、精深的西方文化修养和丰厚的教育实验底蕴都源自于他曲折、丰富的人生经历,还有他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也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当时如此恶劣的社会环境下他依然忠诚的守望着教育,不屈不挠。相比之下,我们就应更好地审视下自己了。  
  “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而回想我们现在的教育中,老师似乎把更多的关爱给了优等生,忽略了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后进生。一视同仁,平等待人,不仅是取得学生信任的条件,也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源之水。没有爱的教师,永远不会成为教育家。我们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付出爱,也势必会收获爱。当然我们不一定成为教育家,但我们一定要教育学生学会爱,爱自己,爱别人,爱世界,教会孩子们学会生存与生活,合作与发展。爱的教育的确是一门深学问,爱的教育将是一本大书,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像陶行知先生那样,用爱的实践写下自己珍贵而值得回味的一页。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离开了生活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地锻炼学生的动手与实践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目标。
  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主讲老师虞教授的博学多才,整堂课都沉浸在虞老师的娓娓道来中,让我们在怀着对陶行知的无限崇敬的同时,更加明确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重任,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是啊,没有信念就没有灵魂,太阳总在有信念的地方升起,月亮也总在有信念的地方朦胧。而教师就像一颗星,没有太阳那样热烈,没有月亮那样温柔,没有朝霞那样眩目,没有白云那样高远,但从来无怨无悔,与世无争,总是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奉献那份光和热。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