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与思考——第八期“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小学道德与法治班学习体会(一)
第八期“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小学道德与法治班学习体会(一)
冲击与思考
遂昌县妙高小学 邱永球
落叶在秋风中飞舞,空气中弥漫着丹桂的清香,在这个丰收的季节,我有机会来到美丽的杭州,参加第八期“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小学道德与法治班学习,心中有欢喜,亦有忐忑。
今天聆听了阿里巴巴商学院裘涵博士和浙江外国语学院汪潮教授的讲座,觉得思维冲击很大,也给我带来很多地思考。
裘博士的讲座《后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驱动下的教育变革》。一个个短视频冲击着我们的眼球,更冲击着思维。大数据时代来了: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我们教师该怎样走进这个时代,大数据给教育会带来怎样的变革?不是期待,而是需要我们去研究与实践。这学期,教育局给每个学校配备了网阅系统。上两周业务人员给我们进行了相关的业务培训。老师们即欢喜又担心,系统能在多次测试后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自动生成个性化的错题巩固系统,自动生成各种精确地分析。这就是数据带来的效率,就能真正实现个别化的教育。时代已经不容许我们等待,我们必须迈开前进的脚步。
数字化思维——共享。共享单车、滴滴出行、BDE等都是互联网共享理念带来的产物,大大方便我们的生活。今天裘博士讲到的一个例子:补习班妈妈的故事。反映了我们生活中一个普遍观念,深怕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被别人学习了,会给自己带来压力。而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合作与共享是基本理念。孩子的认知模式和途径都在改变,我们唯有努力去适应和实践,才能真正成为地球村的主人。在课堂中,更多地组织参与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才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方向,是我们孩子长大后适应社会的基础能力。汪潮教授也讲到:知识是短暂的,能力是长久的,文化是永恒的。我们在工作中更需要有共享和合作的理念,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工作效率,为集体进步贡献力量,树立大格局意识。
这两天的通识培训课程,对于我来说,是及时和需要的。让我跳出自己,跳出平时仅仅关注的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狭小的空间,打开更宽泛的视野,去看学科,去看日常工作。思考着我应该做出哪些调整,我该坚持什么?坚持与调整是我需要反思的两个维度。回到工作中的时候,会不会因为眼前的教学成绩,会不会因为眼前的工作考核,而忘记刚刚打开的需要修正的方向呢?在繁杂的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常常会因繁忙而缺少反思,一味地只是完成工作,这其实是可怕和低效的。
学无止境,一直在路上;未来可期,起点就在今天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