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在学习中发展(五)——教育孩子做个平凡的人

作者:守望教育 文章来源:云峰镇中心学校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9-03-17 字体:

教育孩子做个平凡的人


  在一次全校性的“长大了,干什么?”的民意测验中:有长大了准备当歌星、电影明星的;有准备当市长、部长的,有准备当老板、经理的;有准备当科学家、博士后的……而愿意当工人、农民、教师、护士等普通劳动者的却不到10%。——在这个看似充满“远大理想”的背后,隐藏着让人担忧的隐患。
  现在的孩子似乎已经没有了选择做平凡人的可能。
  我们的学校总是用某某考上清华某某考上北大要用功再用功来教育我们的孩子,使他们眼里只有分数而成为学习的机器;社会舆论媒体则竭尽全力对那些很少的所谓成功人士作夸大其词的宣传,致使孩子只看见他们头上的光环而不知道他们在成功之前他们也是平凡人,做着平凡的事;尤其是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以及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功利价值观都使现在的父母不自觉地把子女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和人生代言人。几乎是每个家长都在期望自己的孩子“成大器,做栋梁”。他们希望孩子为自己争气,希望孩子为家族争光。他们把自己后半辈子生活的赌注全押在了孩子的身上,把自己没有实现的人生目标,没有满足的虚荣都一起嫁接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他们已把自己孩子看作一种实现某种既定目标的读书工具。他们只要孩子成绩好,只要孩子出人头地,只要孩子做人上人,而不在乎孩子学得累不累,过得快不快乐。
  正是这些因素,孩子们眼里再也没有了那些做着平凡的事过着平凡生活的平凡人。分不清韭菜和麦苗有什么关系?不会煮稀饭不会剥鸡蛋有什么关系?不善于和他人合作有什么关系?只要能出人头地,只要能成名成家……他们自小就被刀架在脖子上向重点和名牌进军,因为在父母的眼里,假如孩子去不了重点进不了名牌,一个人的生命就好象失去了意义。在所谓的“爱”作背景的强大精神压力下,许多孩子没来得及进入所谓的名牌就崩溃了。于是有了徐力的大刀向母亲头上砍去;有了贵州一对16岁的孪生姐妹用老鼠毒死了亲生父母;有了沈阳一名高考状元因为未能填写清华大学志愿而精神失常……正如孙云晓说的那样:中国的父母正在辛辛苦苦地酝酿孩子的悲剧命运,争分夺秒地制造着孩子的成长苦难。
  而进入所谓的“名牌”又怎样呢——也许,他们毕业后可能连找一份工作都困难。可以想见,他们美好的梦想和现实将会形成多大的落差!当美梦成泡影时,面对严酷的现实,一颗本来还幼稚、脆弱的心怎么能承受得起如此之“重”、如此之“累”?他们怎不沮丧怎不绝望怎不怒气冲天?以后的不思上进自甘堕落甚至崩溃就是意料中的事的了。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孩子莫做人上人,莫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所以学校家长和社会应该教给孩子做平凡人的道理,培养孩子做平凡人的意识。要让他们知道社会首先需要的是大量的合格公民和普通劳动者,然后才是从这里面冒尖的精英人才;要让他们知道有可能从平凡中脱颖而出,才能担当起更重要的责任,也才有资格扮演社会中为数不多的重要角色;要让孩子自小就有尊重平凡人的习惯,自小也有过平凡生活的打算;要让他们知道,无论是名人还是凡人只要活得真真切切活得快快乐乐,就足以让生命灿烂而美丽。
  让他们的身心像阳光一样通透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