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余杭镇一中校本教研做法与启示

作者:刘吉洪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9-03-04 字体:

  我有幸参加浙江省初中社会学科教师骨干班两个月的学习培训,聆听了多位专家、特级教师的精彩讲座和教学展示课,深入学校参与了为其一个月的学习与实践。虽说谈不上脱胎换骨,可的的确确使自己在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有了一个不小的提高。在实践期间,我到过杭州周边的好多学校,那里给我们感悟最深的是校本教研活动非常有特色、有成效,其中余杭一中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最好。借此机会,向各位同行介绍一下余杭一中的校本教研活动的一些做法。  

  一、教研组(社会组)基本情况   

  余杭一中社会教研组成员很多都获得过许多奖项,中考成绩几年来年来一直名列前茅,他们教研组近几年来一直被评为优秀教研组。2007学年荣获余杭区优秀教研组。教研组共有22位教师,两位教研组长和六位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教研组的日常工作。他们这个集体共同承担了全集团57个班级的社政教学任务。  

  为了解决教师们在教学中的困难,他们强调各备课组教学计划的落实,教学进度的统一。加强集体备课、磨课活动,取长补短,做到资源共享,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因此,同伴互助是他们组的一大特色。  

  二、活动开展  

  第一步:确立主题阶段  

  开学初的第一次校本教研活动,全体教研组成员围绕了本学期校本教研课题,交流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结合本学期校本教研课题,形成本学期的校本教研主题。整个活动过程尤其突出初三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反复的讨论和分析,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如:课堂导入有效性研究、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等等。最终教师们讨论达成共识,明确了课堂导入有效性研究、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和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三个内容为本学期校本教研的主题,根据课堂教学程序,明确了第一阶段的教研主题是“课堂导入有效性的研究”。  

  第二步:实践研究阶段(三个过程)  

  明确主题后,通过各备课组讨论:1、明确哪一课作为(初三《历史与社会》中的“一国两制与和平统一为下次活动的主题)“课堂导入有效研究”的教学内容。2、向教师们发放了此教材的内容,并布置活动的任务,明确谁为活动主持人,谁作为资深教师准备指导材料,3、两位老师拍好两个课堂导入的录象,其他老师通过查找资料,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好活动的讨论发言准备工作。  

  第三步:活动开展阶段(四个过程)  

  如期进行“课堂导入有效研究”校本教研活动。1、首先主持人主持,资深教师作课堂导入作专题指导,2、接着观看两位老师的导入视频,倾听上课的两位老师的导入设计意图和想法,随后进入讨论阶段,人人参与。3、主持人作总结评价发言,并布置好下次活动内容和主持老师。4、给每位教师布置设计同一教学内容的两个课堂导入方案,要求上交给下次主持的老师,再组织教研活动,主持人选定最佳的课堂导入设计进行课堂实践。备课组成员全程参与听课、说课、评课活动。他们的主持人、资深教师等在活动中担当角色的老师采用轮换制的方法,目的是给老师一个成长锻炼的机会。  

浙  杭的磨课是搞的有声有色,我也参加了他们社会教研组织的一次活动,听了教龄只有3个月的李丽老师的《干旱的宝地》。发现3个月教龄课上的非常出色,这与他们的磨课是分不开的。  

  针对李丽老师这堂课来说,分三步走:第一次李老师自己备课,教研组听课分工明确,有的观察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的观察教学设计、有的观察导课、有的观察提问、有的观察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评课时按分工指出意见及设想和评课组的建议,主持人指定下次开课的时间(李丽老师上同样的内容)。李丽老师针对评课组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第二次备课。我们听到的已经是第二次的设计了,尽管已经是二度备课,评课组每个成员还是针对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李丽老师根据评课建议和意见,根据主持人指定时间进行第三次上课。主持人进行总结性发言,备课组写好总结材料。  

  第四步:总结成果阶段  

  教研组将按计划进行最后形成了五个“一”——每人一堂教学汇报课、一个教案、一个课堂实录、一本反思意见、一篇课例研究报告的成果形式呈现出来。  

  三、余杭一中校本教研活动给我的几点思考。  

1、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有效途径。  

2、教研活动应重在与“研究”和提升。  

3、教研组要有规范的制度保障,对成员来说要有科研和创新意识。这样的制度至少应当包括:由谁来召集,由哪些人参与,要经历哪些环节,成果如何。  

  以上是我在学习期间一些看到听到的,记录也不是很全面,仅给各位作一些参考。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