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周芸工作室:发现儿童的力量读后感

作者:孟晓雯 文章来源:王村口镇中心幼儿园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9-06-14 字体:

《发现儿童的力量》这本书中,在温迪老师分享的一个个学习故事里,我看到了新西兰老师是如何运用这些理念引领教育教学实践的。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故事”理念引领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儿童自主、自信的游戏和学习状态让老师们憧憬和期待。

“学习故事”是活生生的课程,里面记录了幼儿园课程在每个孩子身上的落实情况。教师从观察开始,发现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解读,进而支持、推进、鼓励孩子们根据兴趣去克服困难学习。解读的出发点也是以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为新的学习起点,是为了读懂每个孩子,赋予每个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力量,给未来的学习指明新的、可能的方向,在计划调整、材料提供、环境创设、活动组织、家园共育等方面提供多种机会和可能性。现在,教师想搞清一件事到底怎么回事,就一定要贴近孩子,进入孩子的情境,体味孩子的心情,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并能专业解读孩子的言行。这样的思维习惯渐渐形成,老师能专业有及时地回应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能力怎么会不提高呢? 当老师改变了衡量所有孩子的标准后,孩子个体的需要、兴趣、权利才会被尊重与支持。孩子的内需驱动力也就产生了,强大的动机会让孩子生成兴趣,而浓厚的兴趣会激发出情感强烈的情感不断升华会形成坚强的意志,这是一个形成性格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而在积极、坚强的性格保障下,注意是积极的主动的,那么记忆力就会发展,当记忆的东西越来越多,大脑的存储就会自然分类、归纳,科学的观察力就会成熟,而观察得更加丰富和缜密,想象力就产生了。再往后,创造力必然迸发。如此,大脑、思维才会良性循环、积极运作起来。 “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老师们在游戏中观察、记录、分析、辨识,在行动中跟随、支持儿童的兴趣、需要,越来越感受到来自儿童和自身的力量。

在阅读《发现儿童的力量》学习故事”在中国幼儿园的实践一书里我看到刘晓颖园长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的办事效率。想要改变的心,有很多话都说到了大家的心里。把一切都还给孩子,老师请后退,做孩子的支持者,而不是一切都以老师为主,让孩子跟着老师转,老师不应该是掌控者,应该是幼儿的伙伴,陪伴支持她们就好了。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刘晓颖园长的决心,在决定做:“学习故事”的时候,刘晓颖园长能够摒弃不合适宜的教育理念,敢于创新,勇于打破常规的作息时间,打破不合适的集体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能够从多种角度支持老师的想法,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教研。给予老师支持,教研之后接下来的反思,观察,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给老师一个轻松的环境,让老师能够有时间去观察孩子,和孩子去沟通去玩,这些都是刘晓颖园长给予的支持。
    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都要支持孩子,以孩子为主,老师只是孩子的追随者,一切的环境、集体教学、生活环节都应该交由孩子来自己去发现去创造。随着工作不断推进,我发现“学习故事”里到处都是宝藏!

王村口镇中心幼儿园

孟晓雯

6月14日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