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芸工作室:不断学习,共同进步
4月11日周芸工作室组织成员到杭州参加了为期四天的“聚焦课程质量,培养完整儿童”培训,从而不断成长,不断充电,使得成员们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本次培训分不同时间、不同形式进行学习!
浙江省汪劲秋网络名师工作室为我们带来了两节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经验分享以及现场教研。中班语言《小爸爸》情节中,满足了中班阶段幼儿的内心需求。故事中的小豆豆成了小鸡的爸爸,在照顾小鸡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最终都用行动解决了,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小爸爸,也体会到了当爸爸的不容易。在《春雨的色彩》语言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倾听并理解散文中小鸟们争论的问题,并让幼儿知道散文中描绘的情景画面的线索结构,尝试说一说自己眼里的春天是什么颜色的,感悟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奇妙变化。
两位老师进行了现场说课,分别从课程的目标、内容以及临场应对进行了分析。经验分享--《系统视角和微观视角在主题审议中的运用》
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幼儿园的黄水涓老师进行此次分享结合完整儿童教材如何进行主题审议,用系统视角分析整个课程系统的功能、目的结构、要素,确定每个主题的坐标;用微观视角理清单个主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关注过程,审视经验,反思主题,汇总资源。
杭州市钱新幼儿园研修团队的老师们为我们带来了《主题环境: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隐形支持》讲座阐述了如何在贴近幼儿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环境创设,从而令环境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隐形支持。
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黄瑾教授,就“整合式课程背景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与思考”的学习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专题讲座。整合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教学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提升幼儿的能力;解读了《完整儿童活动课程》编写意图,并用数学核心经验结合集体活动、活动区活动幼儿操作材料案例进行解读,更好地去使用课程中的数学材料。
黄瑾教授先分析了现阶段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问题:即需关注幼儿园数学的多元、渗透和互补,也要关注幼儿数学学习中的“过程性能力”,通过教学案例进一步分析了“交流、推理&验证、问题解决”等能力。教师还需关注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的成长轨迹、困难与个体差异。针对关注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中的游戏特质,通过积木拼搭来构建儿童图形和空间方位思维的实例进行了解读。黄教授指出:“数学集体教学要游戏化,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区角活动中,老师应更注重数学性、可玩性、开放性兼具。
参加培训的老师非常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她们仔细聆听专家的分享,认真记录做好笔记,老师们积极参与讨论,在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知识,我们将不忘初心,在学习的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