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感于读书————培训感悟(四)

作者:雷聪花 文章来源:金岸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9-01-15 字体:

  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爱读书的人,觉得自己小时候读书也挺厉害的,一帆风顺,当年自己读师范也是百名之内的师范生,而且直到现在我还是有读书的习惯,每天睡前还是喜欢看书,五花八门的,啥书都喜欢看看。但是在为期两个月的理论实践培训之后,我开始怀疑我自己是个爱读书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发现,无论是讲座还是开课,凡是出色的,无不是博览群书,精通专书的,并且能不露痕迹地运用其中。而且很多时候,对于他们所引用所举的例子,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觉得自个儿在哪也见过。可是自己怎么就想不到呢?怎么就不会用呢?于是感觉到与他们之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有很多东西可以学到,比如说教学设计,课件的运用……但也有很多东西是学不来的,比如说机智,独特的教学风采……这就是为什么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风采,那是专业素质精华的外在表现。反思自己,充其量只能说是看书而不是读书。要使自己专业成长不能只是看书,而是要读书,在读过书之后再看书,那也许能随心所欲啦。下面是找到的关于读书的,我想有意识的去做,会进步的。  

  读书最容易的是不抱任何思想包袱,只是随意去欣赏书中的情节和主题,取悦自己的心志。如读一些武侠小说、散文、诗歌等,只要达到自身感官的舒服即可。但如果一旦把读书看做要提高知识水平,写作能力的手段时,读书就不再象散步那么简单。它会使我们彷佛背着重物登山,有时感到心悸,路程漫漫而茫然,或许也会引起严重的高山缺氧反应。那么如何在读书中获得最多的知识,最方便的达到预期的目地,领会别人读书的方法未尝不是一条捷径。  

  列宁的光辉著作《哲学笔记》,就是由列宁在读哲学书籍时写的批注和笔记汇编而成的,这部著作被公认为是马列主义哲学的经典巨著,真是难以想像,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也会成为一代伟人不朽的著作。列宁读书喜欢作批注,他经常在书页空白处随手写下许多评论、注解和心得体会。有时也在封面上标出值得注意的观点,一旦读到具有较高价值的书,他就作笔记,还在封面、扉页上写下书目索引,以便应用时查找。如果在书中看到好的见解、好的素材,他会不惜力气的一一抄写下慢慢欣赏。杰克·伦敦的短篇《热爱生命》据说列宁看过一百多遍。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到列宁看此文时是如何作笔记、如何吸收文章中的精神实质,使之成为自己生活和前进的动力。  

  巴拉斯读书和列宁不同,他读书在作阅读笔记时,先要确定需要的信息,然后找书和文章中的相关内容,把文章中读到的信息和观点与听到、想到、看到的联系起来,这就组成了他读书笔记中充实的内容,笔记中应包括关键词、关键词组,标题和小标题,但没有必要大段的摘抄精彩内容,因为如果不是爱不释手,认真做好了出处标记,书籍还可以查阅的到。  

  读书在于勤奋,但也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当读书的苦差事变为美事,如饮美酒、品香茶时,那一定是把书中的营养彻底的吸收为己有了,自然,快速的提高便也是一件非常容易和自然的事了。那也就是更高一层次的看书,接通活源水啦。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