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铅笔(十几减9、8)的听课感想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也会对教师的课堂提问不理不睬。这节课中,程希文老师首先就通过谈话,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导入新课,先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将题目分成两组让男、女同学分别口算,从活动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疑惑:为什么男同学比不过女同学,最后通过观察发现原因,原来是男同学的算式中的两位数个位都不够减一位数,从而引入新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和意识。在分铅笔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如“破十法”、想加做减等,并优化“破十法”的思考过程。特别是计算13—9,用小棒摆一摆时,有学生说出:1根1根减太麻烦了,直接从整捆小棒里抽出1根,其余的拿掉,再加上分散的3根,就是4根。这更是对“破十法”的综合运用。另外,在讲清“十几减9、8”的思考过程,通过多种情景引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蕴藏着数学。
在课件的大屏幕出示了“11—9=2、12—9=3、┄┄18—9=9”之后,让学生通过比较|: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与差的关系后,发现规律:十几减9的得数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并让学生思考:这里的“1”是哪里来的,进一步体会“破十法”,即10—9=1,从而能更好地应用这一规律。另外,通过发现规律后揭题也非常地适宜。
通过“十几减9”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对算法的有序认知,因而再教学“十几减8”的知识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并且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即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最后进行了练习,巩固已学的知识,并在练习过程中,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运用奖励“小奖品”的方式,再次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程老师的课上得非常自然,对教法的选择很贴切,并能优化算法,犹如高山流水,让人留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