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继续教育

震动与反思

作者:蔡源小学 聂荣华 文章来源:蔡源小学 聂荣华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8-12-09 字体:

品牌与质量

全国知名的品牌中学有哪些?前有上海的闸北八中,中有汩罗、洋思,今有杜朗口。全省知名的品牌中学有哪些?杭二中、杭外等,全市知名的品牌中学有哪些?缙云中学。全国知名的品牌小学有哪些?不知道,全省知名的品牌小学有哪些?不知道,全市知名的品牌小学有哪些?还是不知道。品牌中学与品牌小学何以有如此不同的感受呢?中学的办学质量可以用比较具有公信力的“升学率”这个形式表现出来,且横向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即用彼之“升学率”可以比较出自己和对方的差距,一比较,就可能会产生出“高山仰止”般的敬服感。当然,中学的质量也是社会和家长关注的焦点,群众基础远大于对小学质量的关注。同样的高质量,但原有基础可能会很不相同,多数是以优质生源博取高质量,这是理所当然的,这种品牌,先天就有道义上的缺陷,没有很强的说服务力,当然家长是不会管这些的。前面所述的全国知名的品牌中学,却无一不是用三流的生源,创出了一流的质量,其所以有全国典范的价值也正是在这里。这就像NBA里身高1.83米的矮个子艾弗逊,硬是在巨人丛中杀出一条条血路,多次拿到“得分王”的称号,给身高一般的凡人一种希望,一种鼓舞,这就是他的特殊价值所在。小学呢,没有具有说服力的“升学率”,所以也很难在比较大的范围内知名。你说体育好,人家大的学校还出世界级、国家级运动员呢;你说艺术好,人家大的学校还出世界级、国家级艺术家呢,你说教学质量高,人家也很高,没有可比性。

思考1:质量永远是品牌的核心。如果把品牌比成电脑的话,质量就是它的操作系统,有了这个操作系统之后,辅之以一定的“学校文化”、“学校特色”等应用软件,再配之以一流的环境,设施、设备这些硬件,那就成为一定范围内的品牌了。所以有志于创品牌学校的校长,首先要自我评估的是办学质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怎样的高度?而且这种质量是否长期稳定的表现出来?时高时低的都不会有任何说服力。而长期稳定的高质量肯定是建立在良好的学校三风,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有效的教学或学习的方式方法,和较高的师资建设水平之上的。唯其如此,才会对一般学校具有示范借鉴的意义。如果在质量方面还不行,那么还是要少喊口号,多做实事,喊多了人家也听麻木了,工作还是要从最基础的做起。有志于创品牌的校长,面对较差的生源,也不必悲观失望,较差的生源,正说明你有先天的道义上的优势。当然,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看,生源差,意味着成本重,成本重,又要有高产出,一方面是老师和学生的高投入,另一方面就是技术改造,以技术的优势弥补成本的劣势。当然这里的技术优势是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前面所述的四所全国知名品牌中学,正是因为都具有极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使他们傲立群雄。如果没有技术上的创新优势,想出人头地是根本不可能的。

教育价值

在当今上上下下都太想出名,太想成名的大环境下,对于花样百出的诸多所谓的办学特色之举,作为一校之长是否要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呢?这个思考的基点在哪里?我想就是要看它是否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如果它没有应有的教育价值,哪怕它再新,再奇,其实都是不值一提的。不凡举个例子,某领导用一个他觉得很成功的例子启发我追求办学上的创新,介绍了一所学校的老师很动脑筋,开发了一种体育活动,这个活动被拿到省里去展示,获得了一致好评,取得了成功。它成功的基点在哪里呢?在于它的新鲜和奇特,我只能说,它的价值也就只是这样吧。如果用教育价值这个基点去衡量的话,它的价值也许就微乎其微了。可以问两个问题:1,这种活动一旦学生的新奇感过去之后,他还会继续玩吗?这涉及到这种活动的生命力价值。2,这种活动所需要的器材一般情况下是都没有的,而且一个人也玩不转,这种局限性也注定了它是不会有广泛而持久的生命力的。一项本身局限性很大,平时基本不能开展的体育活动,一项学生长大后就不再去玩的体育活动,它能有多少的教育价值呢?所以新和奇决不是教育价值本身所必须拥有的。相反,如果我们把那些精力用到办一项学校篮球联赛这样的活动上,会有什么效果呢?他们会积极的组成一个个所于他们自己喜爱的球队,在比赛中,他们可能就会找到当“奥尼尔”或“科比”的感觉,找到“进攻”、“防守”、“抢球”“挡拆”的无穷快乐,他们不仅喜欢上了打球,进而喜欢上了看球,品球,精神世界中也有了一项持久的充实。即使他们走出了校门,走向了社会,篮球的场地器材是到处都有的,篮球10个人可玩,一个人也是照样可以玩的,总之,也许他们就是凭借学校的联赛,使他们爱上了这项运动,并且使他们终身乐此不疲的参加这项运动,那对于他的身体锻炼,能带来多少价值啊!如果学校每年定期举办这样的活动,喜欢这项运动的群体将会越来越大。这样的活动,也许它太没新意了,但是它却蕴含着多大的教育价值呢?面对这喧嚣浮躁的世界,学校的头脑——校长,是否需要高举教育价值这把利剑去拨云见日呢?这可是至关重要的啊!

名师与能师

名师是政府授予的,需要符合它规定的若干个条件,还不能缺少各种复印件,最后有加盖公章的大红证书来证明,证书是可以随时被收回的;能师是学生公认的,不需要硬性的条件,没有奖状是可以的,没有证书也是可以的,最后是也没有证书来证明的,能师只能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学生的心灵中,一旦刻上是永远抹不掉的。名师是有名额限制的,少一个可以,多半个都不行,各地的名额是分配的;能师是没有名额限制的,永远上不封顶,也不用分配。名师是由教授专家评的,专家让你上,你就上;能师是学生心理认可的,少数学生认可根本没用。名师是有工资加的,学生只给能师加尊敬。名师之路或许会有一些捷径,让一些人可以大干快上;能师之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才有希望到达彼岸。名师也许是能师,也许不是。但总而言之,却并不是说他们有孰高孰低,孰贵孰贱之别。也许他们都是一座座高峰,是可以让人无限敬仰的。

平凡的老师朋友啊,也许你恼怒自己已经过了评名师的年龄,也许你哀叹自己论文、课题没得过重量级别的奖,也许你整天埋头于批改、辅导,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跑关系走捷径,也许你憎恨老爷把你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没有任何背景。所有这些都让你不可能评上名师了,也许你会沮丧。但我要说的是所有这些都不应当成为你悲观的理由,成为你消极的理由,成为你不快乐的理由,成为你没希望的理由。其实问题非常简单,只要你每天自信微笑的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虽然你已成不了名师,但成为学生心中的能师的希望却是每天都存在的,这种希望可以持续到你离开课堂的哪一天为止。人的价值毕竟不是靠几本证书可以证明的,几千年前的孔夫子不也没证书吗,却能依靠他朴素的思想,穿越几千年的时空而永恒。人的价值毕竟也不一定是用钞票的厚度可以尺量的,想一千八百年前的孔明先生,死后家无余财,时服入殓,却不也能庙食千秋,让蜀人心甘情愿的为其永服“天孝”而至今呢,蜀人敬其对事业之忠,对子民之爱也。

让我们都增加点“行至水穷处,坐看风云起”的智慧和气度吧,

因为教育需要智慧,教师需要涵养,人生需要大度!

【打印正文】